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感谢上帝,不用谢我”

已有 2566 次阅读 2020-5-3 20:3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宅家的慵懒期间,生活中,一块块原先不同时空的变幻情景剧就象被塞入了一长串刻意要消磨掉呆板、乏味的时光隧道。不经意在自传体的电影《钢琴家》镜头前,和着几段时而委婉的压抑时而靓丽的激亢,乐曲唤起了沉寂多时的兴奋,听觉和心灵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刺激。

因为喜欢,又回复看了一些情节,又借助身边的互联网,循着《钢琴家》这一途径去探寻、辨识和了解。真实可以启发有益的辨识,音乐依附于电影这一呈现形式,着实呼唤起我这个懵懂“同行者”内心隐忍未发觉的丝丝感受,渐渐催人感悟引人着迷。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名波兰犹太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在二战期间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在各种朋友、陌生人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在那群人里,有勾结纳粹残害同胞的败类,有热情善良的波兰夫妇,也有身为德国纳粹的军官……人性并不都是单纯的、伟大的,而钢琴家却和着肖邦的乐曲,让人获得成长或者扭曲,迎来了人类共同的自由曙光。或许,这就是肖邦的魅力,就是音乐的美丽,华美的乐章使人们走出战争的阴霾,演奏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用旋律诠释劫后余生的幸运。

音乐是无形的,却架起了人类信任的桥梁。一场惨无人道的战争,重构了社会信用和人际交往的关系,而缝隙中,不灭的人性依然闪烁着灵性。我不太喜欢影片里公式一样的剧照,胆怯卑微的音乐家和居高临下的纳粹军官在互相对峙,而更喜欢在黯淡的一屋内,音乐家怯生生弹起熟悉而又手生许久的乐曲,钢琴架二端放着久违的食品和象征淫权的帽子的那一幕,浪漫主义的自信在寂静的废墟中漫延四散开来。这间或许曾经高朋满座的小屋又明晃起来,人文交流超越周边,没有敌我没有贵贱,更没有杀戮。

音乐是有声的,能直击人类心灵的深处。一场骇世惨烈的战争,却挡不住人性的光辉依旧闪耀,在人类世世代代生活的这块土地上,音乐是孵育人类灵魂的一个支点。音乐有时候虽然只在心灵深处叹息,却可以打动周围和影响未来,通向因果的时光。那位保护钢琴家的纳粹军官韦恩,在以德国军人身份入狱后,得到了钢琴家等人的极力交涉和将其善行公之于众,“但苏联还是出于政治考虑予以拒绝,最终韦恩于1953年死于战俘营”未免还是带来一声叹息,但人们记住了维尔姆·霍森菲尔德(Wilm Hosenfeld)。(2006年6月,以色列政府将这名德国人的名字列入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国际义人”名单(如同奥斯卡·辛德勒一样);2007年10月,波兰前总统莱赫·卡钦斯基(Lech Kaczyński)授予其波兰大指挥官十字勋章。)。

音乐是坦诚的,不经意间会将自己内心的秘密袒露出来,吹皱一池宁静的春水,激起那潭深水的涟漪。若你真实,便可以在平和的起伏中,感知波澜不惊下的汹涌;若你善良,便可以在一股清流中,欣赏二岸诗画般的恬静和舒适;若你诚实,生命长河里流经过的各色人等都可以说声“感谢上帝,不用谢我”,彼此不要相互遗忘……

音乐柔软、柔顺,却不乏张扬、张力,浑然天成的一场秀,能做的只是在别人的时空里看到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天地。

在影片最后奏响的肖邦《降 E 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声中,写下以上,感谢影片和音乐给予的慰籍。



 

timg.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231463.html

上一篇:面向未来:从商品和服务的分工到信息和价值观的合作
下一篇:浦江水 浪打浪
收藏 IP: 101.93.209.*| 热度|

7 武夷山 舒红 刁承泰 宁利中 刘炜 杜占池 陆泽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