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垃圾分类”二三事

已有 2220 次阅读 2019-3-6 20:3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ccb84cbaly1g0t6vywk49j20hs0hsjuf.jpg


又下了整整一天的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湿湿漉漉的城市,笼罩在雾气朦胧的氤氲中。

出门撑伞,走路趟水,驾车开刷,碍手碍脚的,当然不如窝在家里;窝着也不舒服,站着、躺着、倦着、坐着,变幻着身体的各种姿势,可依然觉得筋骨黏连、感觉迟钝,情绪如天气灰暗,觉得哪儿都有些不舒服。

趁着晚饭后雨稍停的间隙,带上一把折叠伞,就要往外面去“领领市面”,舒展舒展筋骨。遛弯去!

临出门,老伴在前边提醒“垃圾不要忘记,带出来!”也对!别的还可以放一放缓一缓,可一天下来,鱼肚肠、肉骨头、蔬菜果皮之类的,再放下去真要发臭了。隔着盖子,房门口的脚踏式垃圾桶,裹着塑料袋都已经可以闻到酸馊味了。

小区门口,一排大大的塑料桶齐展展的靠墙边放着,二种颜色,黑色和咖啡色,上面印着“干”“湿”的区别。一天下来都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盖子都盖着,只有一只敞开着。拎着二只塑料袋,距离三四步光景,远远的随手往敞开盖子的桶里丢进去,“唰!咚!”一箭双星,划过一根漂亮的抛物线,准确无误,命中!

一旁传来老伴的质疑声音:塑料袋里的垃圾被侬丢到啥地方去了?

“啥?啥地方?垃圾箱,准确的百分百。看看我啥的手势,灵伐!”

“湿垃圾,丢到干的地方去了!小朋友都知道的常识,你这一点点还不知道啊!”

“你看到伐?现在垃圾车来的时候,根本就不分的,全部装在一块的,懂伐!”

“真拿自己当一根葱了,这一点点还不知道,好好学学伊!”

顺者昌逆者后果自负。无语,况且她是对的,可我好像也没有错。

……

细细想来,垃圾确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尽管已经说得有些日子了,现在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被人认可,“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看来得从眼前的小事情抓起。

不由地想起前些年在日本的一些见闻:车子进入市区,导游就提醒我们要随身放一个袋袋,把可能要丢的东西,随身带着,到住地再处理,一席话有所迷幻。确实,街边很少有投放垃圾的箱子,走在大街小巷,更难见到飘落的树叶和抛弃堆积的垃圾。在长途车的休息点,常有一排溜十来个垃圾的分类箱。一瓶矿泉水,多余的水倒一个地方,瓶盖放一个地方,瓶体投一个地方;投放纸张和纸板是不一样处理的,箱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颜色大小不一而都平整铺齐、叠放有序……虽说有些夸张,可令人感悟多多。这时候会让人真切体会到,没有用不着的垃圾,只有投错地方的资源。垃圾箱一般会有七到九个,最多居然看到有十二个箱子的排列。污染少,填埋少,回收就多,利用就多。

……

遛弯回来,路过内环线高架卢湾段高架桥下的绿地,树木花草,在雨水滋润下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然。绿地中央有一在世博会期间搭建的雕塑,一条蜿蜒的石子铺就小路通向小坡的高处,一边是木条的长凳,另一边就是用黑色粗钢丝构建的长方形“笼框”。“笼框”里弯弯绕着几层,上面还有一个同样用钢丝烧制作的盖子。乍一眼有些不知其所,当有一天看到“笼子”里放进废弃易拉罐时,各色绚丽的易拉罐随性地自然地勾勒出彰示的图案时,不禁为创作者的灵感叫好。好漂亮啊!为此特意会多走几步,想去看看塞满时的全景。可是,易拉罐越来越少,盖子被撬开,放进去的都已经不知所去,渐渐的这里就没有再有人来继续完成这座极富想象力昭示性的雕塑了。城市需要美的点缀,用废弃物的点缀,更是一种人文的引导、文明的标志,蛮可惜的!

……

绿地对面,就是一家常去的超市。超市有一个规矩,借推车时要塞一个钢镚,口袋里没有一元钱时的尴尬,常使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由地想到,如果有一天,在去超市的路上就知道没有带钢镚,会不会也会去“顺手牵羊”,几只易拉罐,一堆废报纸……

难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166075.html

上一篇:获奖感想
下一篇:我爱你,中国
收藏 IP: 183.195.18.*| 热度|

3 赵建民 戎可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