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otainmen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fotainment I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博文

母校和人才

已有 3976 次阅读 2014-11-11 19:53 |个人分类:笑侃科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俺那个靠烧锅炉烧出名气的母校西安交大似乎随着锅炉的冷门而衰落了不少。导致这几年有人问俺你们交大是二本么?俺都不好意思争辩她真的是一本来的。用兵马俑上一句经典话来概括母校2000年以后的状态就是:她正在以一流速度奔向三流的质量。我有时候会杞人忧天地想,有一天我孙子问我,奶奶,你以前读的真是大学么?怎么在教育部认证名单上找不着那个学校名字呢?

让人欣喜的是,最近学校的名气似乎上来了点,起码大家看到我都问,你们交大一天内换六个副校长?!俺像鸡啄米一样点头,嗯,嗯,嗯。这比那是不是二本的问题听起来自在多了。其实那些副校长们的名字大多很熟悉,都是我们读书时候就在那的老师,因此对我来说感觉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还有一个让学校名气上来点的事情就是交大的拔尖人才计划,在科学网主页最正中的位置,看来是要大动作一把。俺替母校高兴,终于开始砸钱挖人了。想我们读书的90年代末,我们亲眼看着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好老师一个个往国外奔,再不然就是往北上广走。当时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就是想老师们找到了更好的职位,替他们高兴。后来才慢慢发现原来那玩意叫人才流失,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会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的。

拔尖人才计划的效果,拭目以待。俺觉得可行性么,不大。又是海外函评,又是海外推荐。真能达到那要求的,估计就瞅不上西北那地。不过呢,俺这莫有任何管理经验也莫有任何发展眼光的小女子判断八成不准。

俺的愿望很朴素,就是五十年后,交大还是所正儿八经的大学,俺可以理直气壮地跟俺孙子说,你奶奶是个读过大学的人。

话说现在是个人都是人才,各种人才计划遍地开花。很多中国学者介绍自己都不是说有什么学术成就,而是说入选什么什么人才计划。

但或许大伙都没意识到的一个很严重问题就是,我们正在改变人才的定义:当每个人都是人才的时候,人才的意义就莫有了。还记得若干年前刚开始兴起人才计划的时候,一个优秀人才就吓死一农场的牛了,现在随便抓个人不都是优秀人才了么?如果允许我不用严密逻辑论证地基于这个词汇意义演变过程的事实make a point的话,那就是我们的人才计划将优秀变成了平庸。最近新兴的是加个“拔尖”,或者再加个“领航”,听起来都挺厉害的的。等过个十年二十年,拔尖和领航的意义不再的时候,新的词又出来了。因此21世纪是语言工作者的美好时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9982-842722.html

上一篇:CNN竟然莫有apec blue的报道
下一篇:删了前一篇博文
收藏 IP: 183.63.159.*| 热度|

16 霍艾伦 武夷山 陈小润 姬扬 曹聪 戴德昌 陈楷翰 赵美娣 左宋林 林中祥 陈安 韦玉程 逄焕东 王林平 wou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