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otainmen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fotainment I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博文

敷衍教学文化与精致科研利己主义

已有 3235 次阅读 2014-8-1 12:12 |个人分类:教学相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到了荷兰,痛苦倒时差中,这里凌晨四点多就醒了,一把年纪了,连时差都更难倒了。昨天一到就跟研究合作者谈了合作的事情和第N次讨论下周课程的内容,把具体安排和那一长串要看的论文列出来以后松一小小口气。合作者对研究和教学的认真让我感慨万千,就再来码下对教学科研之争的胡言乱语。本人多年来贯彻珍惜生命,远离行政的原则,因此码这些胡言乱语的目的不是替执政者瞎操心,自己留个脚印而已。

有人认为不好好做科研的老师教不出来什么深度,该秋风扫落叶般清理掉,因为他们培养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觉得吧,我们刚刚的大中国其实不缺有创新脑子的学生,也不缺能培养创新脑子的老师,也有很多有创新经验的老师在教室里教课阿,但为啥我们的教育就是感觉像扶不上墙的烂泥呢?(这里用了点夸张手法,其实我们的教育成果还是有的)这个问题恐怕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其中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我们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创新脑子,很多都缺一点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情的态度。这种认真态度的欠缺是我们敷衍教学文化的直接后果。我们现在的政策重科研,轻教学,慢慢就衍生了目前流行的敷衍教学文化。

我赞同如果一位老师教学好,再做点科研,能锦上添花,但认为做了科研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法有点过于简单化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复杂性了,也似乎有点忘记了教育最基本的使命是什么。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首要育人格,而书不是教了就能育出有integrity的人的。这中间的逻辑性不去论证了,有知识没人格的可怕性不需要说都明白得很。知识分子为种无底线的行为愤怒的时候(比如各行各业的掺假和作弊,其中科研界尤为突出,比如制造垃圾论文,一稿多投、抄袭、捏造数据等等),大家总是去批判这个制度,反正我们的制度不怕骂,也骂不怕。制度固然有责任,但制度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导致更多问题产生。还是引用刘瑜老师那句话,文化的养成远比制度的执行成本要低,也要高效。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可以有助于孕育良好文化。

如果一位老师能认真教学,而他又对科研真的不感兴趣,那么创造环境让他好好教书比强迫他为了去做科研而开始敷衍教学要强得多。要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能觉得费劲得很,但要熟练掌握老师们的敷衍态度,那学生们绝对是不费吹灰之力。一旦开始敷衍,这个世界就有各种无底线的事情就毫不奇怪了。

我上学期开学时候跟学生说过,他们每周的作业我都会看,然后课堂点评。有一个星期我实在忙得有点喘不过气来,等到上课前一个晚上才有空看学生作业,结果那天不巧blackboard系统有问题,家里网络登陆不上去,我就想偷个懒不看作业了,第二天上课跟学生说,昨晚我家里网络问题我没看你们的作业,这周不点评了。学生当时没什么反应。等到快下课我布置另外一个作业的时候,学生笑嘻嘻地问,老师是不是如果我们的网络不好就可以不用做了啊?我当时被蜇了一下,事后补回那次作业的点评。有人可能觉得这些学生太厚脸皮了,但想想,他们认为老师的网络不好是个借口的想法不就是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吗?似乎大学课堂里对老师的话一笑而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小学更是如此。我有一个八岁小外甥,有一天他妈跟我抱怨他不做作业,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他说,反正我们老师明天就忘记了,不做也没关系。我当时脱口而出:老师不认真但你不能学着老师不认真!小外甥反问,为什么?我没法跟他解释为什么,我想我的要求对他来说是那么可笑,但是我除了能对他提要求我还能做什么。

读博时候有一份作业交上去给一位老师,那份作业本来就是额外的,老师完全可以给我一个成绩就把我打发了,但是她很仔细地看了,评语不但有整个作业非常详细的总体评价,还把我的每一个语法错误都改了过来,我取回那份作业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很久没有人这么认真对待我的作业了。另外一位老师,我是旁听他的课,课堂之外跟他无数邮件来往,后来一次跟他倾诉我的一个学术困惑,他觉得我的疑问不是邮件可以解决的,跟我约定每周见一次来谈那个问题。有了我自己当学生的这些小细节感动,我知道我怎么可以让我的学生感动,也知道认真二字对他们来说比我给他们灌输一本书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目前全民科研运动的各项政策都是对科研投入者有利,对教学投入者不利,培养了一批精致的科研利己主义者。我苦苦地在这个运动里挣扎,很担心我自己仅存的那点所谓的教学良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狗”吃了。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精致科研利己主义团队的一员,那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是为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9982-816374.html

上一篇:挣扎在教学和科研之间的青椒看清华解聘事件
下一篇:荷兰行小事记
收藏 IP: 83.163.254.*| 热度|

6 刘建兴 王德华 姬扬 文玉林 wangqinling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