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新进副教授必先入职博士后? 精选

已有 36598 次阅读 2016-7-18 09:5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进副教授必先入职博士后?

喻海良,2016-07-18

经常收到邮件,询问到澳大利亚做博士后事宜。感觉国内想走学术这条路的人计划做一站博士后的人员还是很多的。很多人都是期望有机会在海外做1-2年博士后。很多人可能是被国内的相关政策所“屈服”。听说上海交通大学新引进教师必须有1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要么博士在国外大学获得,要么在国外知名大学有1年以上的留学经历。还听过很多高校有这样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想应聘教授,必须有1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

上述奇葩规定的背后,导致国内优秀博士后资源严重不足,即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学府。记得我当年去清华做博士后,东北大学明确建议学校教师不要前往国内高校做博士后,即使是清华也不建议。后来,由于我的合作导师是院士,学校人事处勉强答应放行。到了清华后,也感觉到系里面博士后数量少的可怜。当年,我所在的机械系,所有博士后加起来也就一个手能够数完。再回想一下我所在的东北大学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当年那么多人,好像也只有一个博士后。东北大学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博士后公寓,但是,当年好像还有空的房间。由于国内博士后招收困难,当年很多年轻老师,包括部分年轻教授、副教授、讲师,虽然是教职岗位,但是干的活有些像国外的博士后,很多都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帮别人种一点庄稼,等到收成后,一部分交了租,一部分自己留着吃,感觉有点像以前“长工”的生活。

最近几年,国内大学招收博士后的情况有些变化。一方面,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博士后是最能够出学术成果的人群,因而,很多高校都给予特别重视。前些天,看见中南大学学校层面登出广告,招收博士后(中南大学2016年度统招博士后招收公告),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博士后待遇大幅提高。我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时候,学校给的待遇只有3700/月。现在少一点的博士后岗位都是年薪10万元了,有些地方优秀博士后待遇达到30万以上。于是,我之前写过一篇博文,感慨《留学回国做博士后的年代或将来临 》。在这篇博文后面,有朋友给出了他们见到的案例,我身边也有一位博士,目前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

在我以为国内博士后招收情况改观的背景下,最近听到一个声音,某些高校规定,新入职教师(教授职称以下)必须先入职相关学校的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博士后。以下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一则公告:“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博士后制度平台为我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经研究决定,学校从**日起实施师资博士后工作制度,对于新引进的博士毕业生,凡符合博士后进站基本条件的,原则上统一纳入学校博士后进行管理。对于**日前来校的青年教师及副高人员,凡符合博士后进站基本条件的,学校鼓励其进入本校相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新入职的副教授、讲师进站做博士后,理论上讲,对于入职老师而言没有什么损失。一方面,他们有机会在所在学校找一个长期的合作老师,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熟悉学校的日常事务。一个新的教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工作,如果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也是需要很长一段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基金资助,特别是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口拿到项目经费。今年,我看了上一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等资助名单,发现我认识的一个副教授就拿了这个基金。他当副教授有两年了,而且从自然基金委拿过一个青年基金和一个面上基金(延续项目)。当时,我还很好奇,多想了一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有机会参与指导研究生工作。另外,也能够获得一些科研合作机会。这样,在短期内,其研究成果应该比自己单打独斗多很多。

然而,如果让每一个新入职的副教授、讲师都入职做博士后的话,也是有很多弊端的。首先,对于某些能动性很强的年轻人,扼杀了他们迅速独立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的机会。在国外优秀大学,绝大部分助理教授一开始都是单打独斗。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要去想方设法讲好课,弄到科研经费,招来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经历短期剧痛,但是一旦缓过来,就像久旱的草坪经历一场大雨,几天时间就长起来了。第二,不利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已经采用非升即走机制,这样有利于留下优秀的教师去培养优秀的学生。现在,让他们成为博士后,变成了吃大锅饭,很有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第三,不利于学校学科的更替、优化。学校从外校引进一名新的教师,绝大部分情况,他的研究方向有别于该校教师的研究方向。也因此,他进入学校后,可以带动新的研究点的发展。如果让他们入站博士后,去做一些博士后合作导师希望他做的工作,可能会因小失大……

关于这个现象,应该还是很有意思的,这里抛砖引玉,大家多多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991317.html

上一篇:虽拒稿,但希望这几位教授的建议对作者有帮助
下一篇:长见识:基金外审意见差,成功申诉换人重审
收藏 IP: 203.10.91.*| 热度|

15 陈楷翰 郭战胜 文强 简选 黄永义 蒋永华 张越 陆志峰 曹俊兴 徐明昆 史晓雷 杨正瓴 xlianggg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