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收获
喻海良,2013-03-03
这几天,关于博士后的讨论又不少。依旧如此,很多人认为博士后只是一个临时的工作,认为博士后肯定比教职工差。特别是当一个人在成为讲师和博士后之间选择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讲师。
然而,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希望自己在科研道路上获得长期发展的话,做一站或者两站博士后是必须的。如果要直接一点,做博士后肯定比做讲师的收获更多,甚至,比做副教授的收获可能还要多。(当然,我不喜欢那种师资博士后的名称)
下面,说说我09年在东北大学停薪留职到清华做博士后的经历。虽然就当时收入而言,我是损失了将近10万每年,但是,我获得机遇是在东北大学不可能获取的。
首先,博士后期间,学到了不同的办学、科研理念。东北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工科大学,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强调实用性比较多,对理论重视很差。同时,实验室基本上以团队作战,即使是教授,大家的研究方向基本上相同,做出成绩后,把所有成果都归功于几个领导头上,特别不合理的是团队成员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与领导的关系。而清华期间,发现完全不一样,即使副教授,都基本上是独立地开展自己方向的研究。也就是因为在清华的两年博士后,才让我思考了以前的不足:团队发展的好处就是,领导强,团队强。但是,如果领导换了地方,或者死了,则是树倒猢狲散,整个学科可能会瘫痪。相反,如果强调每一个人自己的发展,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话,则不会因为几个人的调离或者落后让学校整个学科停滞发展。
第二,博士后期间,获得了更多的国家基金申请渠道。现在通常认为的国家级基金就是自然科学基金,其实不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同样是国家级科学基金,直接来源于国家财政部。因此,做博士后是拥有第一个国家级科学基金的最佳机会。在清华大学,每年的博士后基金资助率为过1/3,因此,基本上清华的每一个博士后都能够获得一次该基金。也因此,我就获得了博士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第三,博士后出站后,获得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博士后,我现在认为,真是非常好的跳板(当然,建议选择实力比原单位更强的单位)。如果在单位工作不顺利,或者,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做一站博士后,尽量多出一些成果,然后,完完全全可以再次挑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且,我也发展人生的一个特点,不走到别的地方看看,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实力”,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第四,进一步理解了科研诚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属于人才项目,属于资助个人,而非资助某个具体项目。当得知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的时候,我已经人在海外。也因此,当基金项目落户时,合作导师只给我保留了基金资助证书,而毫不犹豫地把项目经费退回了博士后管理办,他认为我不应该两边的好处同时都拿着。对于这一点,我在澳洲这两年更有体会。特别让我感动的就是,出国一年多后,课题组申报科技奖励,他们也因为我当时的贡献,把我位列报奖名单中。这与某些地方报奖只挂现任“领导”的观念好很多。
第五,博士后与教师都是“工作岗位”。前些年,我也认为教授应该比副教授好,副教授应该比讲师好,讲师应该不比博士后差。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后,我发现,博士后与教师其实是一类性质的,都属于“工作岗位”,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特别是国内的大学里面,更是如此。清华的副教授可以随便跳槽到一所211或者985大学,马上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样的一个人,难道到换一个工作单位,水平就上来了吗?现在,我也总算是明白了,大家都是工作而已,千万不要轻易认为职称比别人高,水平就比其他人高。也不要认为职称比较低,就水平不得到认可。至少我做博士后期间,没有半点心里落差。
当然,国内的博士后,待遇是有点低,地位不高。但是,如果用篮球比赛来形容的话,博士生,也就像在CBA里面打球,博士后就像NBA里面的新秀球员。博士后出站的人,才可能成为NBA里面的那些顶级球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