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是大势所趋,我也在OA期刊发表论文
喻海良,2012/10/28
最近,我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最新学术论文,《Asymmetric cryorolling for fabrication of nanostructural aluminum sheets》,不知道科学网上有没有对这个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如果可以,希望大家将来进行好的合作。
大家都知道《Scientific Reports》是NPG旗下的一个开源期刊,也就是必须交版面费才能够在该期刊上发表。关于开源期刊,我以前也写过一些,例如:《作为某开源期刊主编,我为之辩解两句》。当然,我也发表过质疑,《3.19万人民币发一个7点多的期刊论文值不值?》。
对于我为什么在开源期刊发表论文,经历了以下想法。
这个月,我出版和录用几篇论文,都是制造也比较认可的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Theoretical Nano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另外,还有两篇论文让我修改,等待进一步意见。当然,这些论文不是在一个月里面写的,有的都等待了一年多。不过,很显然,我并不缺论文。以国内某些大学对教授的要求,每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SCI论文就算完成任务的话,我这个月就应该能达标了。
然而,为什么我还要在OA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呢?
读书期间,我一开始不太理解作者花钱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确,做实验,写论文,然后投稿,都是作者在不停地付出。当论文被录用了,还要求作者付钱发表。是有些想不通。当然,看到师兄师姐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这些钱导师都给予报销,也就认可了。
后来留校工作了,期刊版面费一年一年地增加。从最开始的600RMB,上涨到2500RMB。特别是那些国内权威期刊,版面费更贵。当然,知道这是物价上涨的必然趋势。时代在变化,期刊发展也在变化。最后来,知道国外期刊发表论文不需要钱,也因此,逐渐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往国外投稿。然而,在工作期间,经常出差,有时候,是连着一个月、两个月。而此时,如果自己需要查看一点文献,就感觉到无助。也因此,经常求助于在校内的那些师弟师妹们。
到清华后,数据库多了,下载文献更加方便了,感觉做研究也方便了。但是,当时,清华的数据库也不是很全面,如Scopus就没有。来卧龙岗后,发现这个数据库真的非常好。不需要在EI和SCI等数据库之间来回地折腾。不过,Scopus收录的会议信息还有待增加。检索论文题目、摘要等只是第一步,全文才是最终目标。即使是清华大学、卧龙岗大学,都不是购买了所有期刊的版权。也常为下载不到全文而苦恼。年初,收到一封来自意大利某研究所的一个研究人员的邮件,希望我提供一些以前发表的论文。我很能理解他,把我自己发表的相关论文全部给了他。
去年,我向Metalforming国际会议投了稿件,经过几轮修改,最终被录用了。交了注册费,到会场参加了会议。计算了一下花销,超过$4000。对于参加国际会议的意义,我在以前的博客中已经有过说明。但,会议后,也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花这么多钱去参加会议,就不愿意花其四分之一的费用发表开源期刊论文呢?
我写了很多论文,但大部分论文的影响因子都在0.5-1.5之间。一心想有一个突破。很高兴,今年得到一个自认为比较有意义的结果。于是,胆子很大,就尝试投向Nature旗下的一个期刊。结果,主编认可了论文的意义,但认为研究领域过窄,建议我发表到Scientific Reports。也因此,第一次看了该期刊。看了一下出版费,$1350。和一个老师商量了一下,咨询他的看法。他说,如果能够接受发表,那也是值得的。于是,我查看了一下该期刊发表的论文,看了一下他们的引用情况。发现该刊自2011年6月出版以来,其一半以上论文已得到引用。有一篇2012年发表不到半年,就被引用14次。这让我感觉到这个期刊将来的潜力。因此,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对论文进行了修改。经过两个多月的审稿、修改。论文的研究意义得到肯定,被接受发表。论文发表的当天,被告知期刊还利用twitter等现在工具对他们进行报道。感觉到这种新生模式对将来期刊业的影响。
或许,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论文将会发表到那些开源期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