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之爱学生,当为之计深远
喻海良,2019-2-2
很早就想找时间去看望我的博士生导师和师母。几个月前,获知师母生了一场大病,但由于当时我在德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轻量化金属材料培训班,回国后马上给学生讲课,然后,参与组织一个学术会议,直到前几天才得以实现。看到我的导师和师母现在身体恢复都不错,心中真是高兴。
和以往一样,导师依然对我的科研工作非常关注。我向他介绍了过去一年课题组团队成员的发展。回国两年多时间,我已经建立起一个小的课题组,包含2名博士后、7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包含2019年已录取的推免研究生)。导师听了之后很是欣慰,看到自己的学生也成为这么多研究生的导师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此时,导师告诉我一个建议,在目前深冷塑性加工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他认为再过几年之后,我的课题组人员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不少,现在就应该为几年之后的发展进行谋划。当然,导师在具体细节方面也给了很多的建议,他列举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点,并且建议我在适当的时候将“深冷成形课题组”进行更名。昨天和导师的告别的时候,他将我未来可以采用的课题组名称都想好了。我于2003年9月投身导师名下攻读硕士研究生。由于导师当时觉得我是一个可塑之才,于2005年就推荐我留校工作。2009年我博士毕业,导师爱徒心切,又推荐我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2011年,我计划出国工作几年再回国发展,这时他建议我选择一个有前景的学术方向开展工作。在澳洲实验条件受到限制,好些实验都是在导师的课题组完成的。回到中南大学后,导师依然在给我帮助,一开始好些实验都是在导师课题组完成。应该说,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有导师的付出。《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导师之爱学生,当为之计深远。
放寒假之前,我的一个博士生到办公室小坐。期间,聊到学术论文发表的事情。他介绍现在中南大学研究生评奖学金主要是根据期刊分区,因此,他建议选择期刊的时候优先选择影响因子高一点的期刊。然而,我告诉他做科研一定要谋划长远。我对他讲,高一点影响因子的期刊,除了评奖学金,以后基本上就没有派上用场的时候了。相反,如果投影响力大的期刊,影响因子可能低一些,评奖学金的时候可能会吃亏,但是以后在找工作、申请项目的时候都可以把这些论文当代表作,可以用很长时间。我给他列举了我们学校的一个案例,一个研究生按照导师建议将一篇论文投稿发表在Philosophical Magazine期刊上,一开始学生觉得期刊影响因子很低,不利于评奖学金。然而,后来这位研究生就凭借这一篇学术论文,获得了帝国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全额奖学金。学生听完这个案例之后,也表示对于学术论文发表,是应该考虑长远发展,而不能只是谋求眼前利益。
后来,我们又讨论到研究课题。现在很多老师给研究生们安排课题,是根据自己拿到了什么项目学生就做什么课题。其中有一些老师的课题具有研究内容很少,研究生们觉得他们做的工作和企业工人做的工作没有太多区别。正由于这种现象,很多研究生不把导师称老师,而把导师称老板。正由于我自己知道上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缺陷,我在给学生安排研究课题的时候,都是我能够想到的领域比较前沿的具有科学意义课题。我希望研究生现在做的科研方向,在他们毕业的时候不至于马上就变成了“过气的研究领域”。这样可以保障他们在博士毕业后的几年内可以继续挖掘出一些新的东西,可以在研究生工作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样可以为他们自己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放寒假之后,我给课题组每一位研究生下载了10篇左右的文献,让他们打印出来回家看,并要求他们在春节返校的时候将这些文献整理发送给我。我不知道我的学生是否觉得我的要求是否过高。只是我希望他们回家陪伴父母的同时,能够多学一点东西,希望我课题组的学生每天比其他人课题组的学生多学1%的知识,等毕业的时候,他们自然比他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人父母方知父母爱,为人导师方知导师不易。刚刚招来的研究生,就必须为他们谋划毕业后发展的事宜……
最后,再一次感谢我的博士导师和师母的敦敦教诲,同时提前恭祝各位朋友春节快乐,把我家今年的春联送给大家。左联:家和家兴家昌顺;右联:业勤业精业发达,横批:家平业正。
我和我的博士导师和师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