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早七晚十PK早九晚五,谁科研更强 精选

已有 19148 次阅读 2016-11-9 06: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早七晚十PK早九晚五,谁科研更强

喻海良,2016-11-8

移动端授权发布的微信号:LetPub科学

在科学网上,经常有朋友私信问我,我花很多时间写博文,但似乎依然有非常好的学术业绩,他们想问问我是怎样做科研的。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在这里写出来一些个人认识,希望对年轻人提高科研效率有帮助。

在卧龙岗大学,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的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中间包含上午10:30左右半个小时的早上咖啡时间,中午12:00一小时的午餐时间,下午14:30半小时的下午咖啡时间。说实话,在这里,绝大部分人都有喝咖啡时间。然而,如果查阅他们的简历,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业绩非常好。我个人认为科研绝对不是靠时间累积完成的工作。有很多人认为科研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写论文、看文献,也因此,他们从早晨7点就跑到办公室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这也是我自己读博士时期的做法。然而,我发现,真正的教授绝对不是这样的“鱼”,一天到晚不停地游(梦游),相反,硕士生阶段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个人分析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在实验室里面一天不知道应该做点啥,有时候看文献,有时候去做实验,有时候还做一些模型。但是,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零散的无用功。通过我自己在这里生活的五年半时间,我发现真正的高手都是非常会利用时间和助手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认识谈谈如何实现高效。

1)业务性事物应该交由助理完成。我刚刚来卧龙岗大学工作的时候,买了一些材料去找院长签字报销。根据我在国内工作的经验,直接跑到院长办公室门口,敲门,然后找他签字。由于我是新人,一开始他还真随手就帮我签字了。后来,有一次票据比较多,找院长签字的时候,他委婉地说自己现在有点忙,让我先给他秘书。后来才知道,这种报销模式其实更加简单。自己填完表,交给秘书就可以了。他会帮你进行审核,找院长签字,然后把钱打到我个人账户上。后来发现,这位助理一个人基本上负责了我们学院绝大部分业务性事务,购买办公室文具、准备会议餐饮,就连我们中午洗碗的清洁剂都是由她购买。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只需要在黑板上留言,她就会准备好。

2)做实验要找最合适的合作者。在卧龙岗大学,博士生们做研究,绝大部分多事自己动手去做,从样品制备、实验设备使用。我个人觉得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我个人悄悄地发现,真正地高手都是懂得结合他人的长处,去开展科研合作。我自己做实验,也是如此。如果做热轧实验,就必须找Nathen;如果做冷轧实验,就找XiongJintao;如果加工样品,就找Stud;如果进行热处理,就找Mathen;如果做FIBTEM,那就必须找Charlie。这些人中有一些是学校的职工,有一些是自己朋友,有一些是自己长期的合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具体的事务上对我的帮助最大,让我的工作效率最高。新南威尔士大学某教授课题组由于团队比较大,一开始他们检测中心想为他安排一个专门的人员去做实验检测,结果这位教授坚决拒绝,他说做FIB就必须找Charlie,因为他做的最好。这位教授的想法是非常合理而且科学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找最好的合作者,这样会事半功倍,效率大大提高。

3)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在我们卧龙岗大学,正常的工作时间是9点,有不少人选择八点多就到办公室工作。然而,我自己基本上都会是9点到9点半之间才到学校工作,比他人还晚半个小时。但是,我每一天都会在晚上8点左右才回家。在学校里面,我上午有时候会花一个小时写博文,有时候会下载一些文献,有时候会去做一些具体的科研事项。这段时间,我自己会很少去做一些深入思考的科研工作。下午五点以前,我基本上都是以实验工作为主,有时候也会闲下来听听英语,看一两个搞笑的娱乐节目。下午五点以后,办公室里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了,这个时候,我会做一些需要花脑细胞的事情,写论文,写课题申请书,构思实验方案,等等。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时间效率高峰,而这个时间效率高峰基本上是以一抵三。我个人觉得,做科研,只需要把一天里面最高效的时间段利用好了,其他时间,爱怎么玩怎么玩,科研业绩差不了。

4)做一件事情,不能给自己拖沓的机会。古话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做科研和古代战场一样,如果决心做一件事情,就需要下决心快速地把这件事情做完、做好。我在前几个月,准备写一篇学术论文。其中,绝大部分结果我都已经整理完,其中,我还邀请某朋友帮助做一个补充,这样我的结果更加完美。然而,很遗憾,他做了两次都未能获得理想的结果,再后来,他外出开会半个月,再后来,几个月过去了。后来,我的论文思路几乎全部忘记了,再次看这些结果的时候,就已经有些茫然。这个就像我们看一本书,一开始看了20页,由于有一些事情,没有接着往下看。如果过了半年再想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就必须完全重新阅读一次。

……

科研确实需要花时间,但是,并不代表你从早晨七点一直干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点,就一定比那些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就下班,中间还喝一小时咖啡的人做的更好,因为做事效率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013605.html

上一篇:Hi,朋友,Follow Me,咱们一起回中国吧
下一篇:出国做博后,不只是一年以上留学经历
收藏 IP: 203.10.91.*| 热度|

34 陈楷翰 吕洪波 郑永军 刘立 郭战胜 毛秀光 张波 王毅翔 郭建平 薛克雷 武夷山 赵凤光 李土荣 王显生 高友鹤 张士伟 杨威嘉 孙颉 史启权 黄永义 崔鹏碧 陈德福 孙东科 杨林 蒋永华 李天成 周跃明 李学友 龚直文 刘明超 李孔斋 bolifly biofans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