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万物有多少?——读《万物简史》

已有 3326 次阅读 2014-4-24 21:18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天文, 物理, 地质, 古生物, 生物分类

     带有“简史”二字的书多少让人想起霍金的《时间简史》,那是一本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读懂的书,那其实不是一本科普,虽然一直以来吸引了很多人。所以当我多次看到《万物简史》的时候都提不起什么兴趣,知道有朋友推荐,并且把这本书借给我看。开始看了几页之后就觉得这本书很好,以前对其没有兴趣是一种偏见。
     虽然我看过很多物理和天文方面的科普书,但这本书有点与众不同,像是一部从历史角度进行科普的书。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重要的是,读起来很有趣。比如,牛顿本来大概不准备很快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是哈雷问了他平方反比律情况下天体的轨道为何,牛顿虽则算过,但手稿找不到了。以此为契机,牛顿才写出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不过,对于我来说,最让我受益的是此书的后半部分——关于地质、古生物和生物分类的内容。经常听到各种地质时期: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等等,但我从未搞明白具体含义。虽然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也没有记住这些地质时期的具体时间,但是书中确实对这些地质时期进行了浅显的讲述。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告诉我,虽然看起来我们对地质历史了如指掌,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我们所发现的化石其实并不多,要是考虑到化石非常难以形成,那么就可以想象有可能很多曾经存在的古生物并未为我们所知,历史上到底产生过多少种物种,我们恐怕永远无从知道。但是在地质和古生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展出了测定地层年龄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推测出地球有46亿年的年龄。
     和古生物学类似,生物分类也是一种博物学色彩浓厚的学科。古生物学家收集化石,博物学家收集生物标本。但是相比古生物学家的化石收集,生物标本的收集可能是更有害的。从《万物简史》整理的史实来看,除了人类无心造成的生物灭绝,很多生物的灭绝都是收集标本的这帮人造成的,所以讽刺的是,“通常对某种生物感兴趣的人最终导致了这种生物灭绝”。虽然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很多标本,但是为了这些标本,我们造成了多大的破坏,谁也不清楚。而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物种,我们永远无从得知。既然如此,仅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而发现更多的物种是否有意义呢?
     万物有多少,谁也不可能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788282.html

上一篇:思考题(二十一)如何理解一堆小天体的邦迪吸积率?
下一篇:关于“蝴蝶效应”
收藏 IP: 159.226.171.*| 热度|

1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