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55)

已有 2287 次阅读 2015-9-27 22:59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二九 吃团子

正月十五月团圆,也是人团圆,家团圆,福团圆的日子。我们那里,正月十五人们除了吃汤圆之外,更重要的是吃团子。团子是用大米做的、有馅的拳头大的圆球,是大团圆。正月十三、十四,人们便紧张地做团子,因为团子做得多,用料多,花的时间多。

做团子有工艺有诀窍,过程不太复杂,技术是关键。好的团子香、不裂、存放时间长,不少人家做一次要吃上半个月。做团子的第一道工序是磨米,把好米先在磨子上磨成不粗不细的碎米,磨粗了不粘难熟透,磨细了易成糊难做好。接着,把米粉放入大锅中小火慢炒,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炒过了或不到位都不粘,难成形。炒时要不停地勤翻动,防止部分贴锅焦糊,一直炒到用两手指捏捻时有“咕咕”响的感觉即可以了。第三道工序更重要,将80度左右的适当热水放入熟米粉中,加快搅拌,达到干而可成型为止,马上装入钵、盆之中揉合,直揉到既可成形,又可捏散的程度为止。另外要事先准备馅子,一般有肉馅、干子、萝卜、粉丝、红豆、红糖、白糖、白菜、芹菜、薯丁……等,这些馅子都事先做成大半熟,咸的、辣的、甜的由各家口味而定。第四道工序就开始成形包馅了。把一坨米面搓圆,展开,压凹坑,放入馅子,再小心封口,搓圆。封口要到位,不能留下裂缝和落层,防止裂或崩口。我小时候总跟着凑热闹,跟着学做团子,大人做大团子,小人做小团子。我做的团子就我的小拳头大,但是馅子挑我最喜欢吃的,不是放肉,就是放糖。为了辨别每个团子里的馅子,在吃时挑选口味不同的团子,在成形后的团子外面做上记号,如用指头压小坑,一个坑就是肉馅,二个坑就是豆馅,三个……,四个,馅子种类多了,不便压太多坑,则用颜料在外加一个点、二个点……,或用红、绿、蓝、黑等各种颜色区别。不同颜色、色点数和指坑数组合可以做很多记号。最后,把做好的团子放入蒸笼蒸熟,产品便出厂了。

蒸团子时小孩们都等在灶边,一开笼就抢热团子吃,因为还是去年吃了的,所以特别馋,吃得特别香。这一餐是不用再吃饭了,两个三个团子下肚,肚子已是圆滚滚的了。吃完了团子,事也来了,大人分派,每个小孩拿上小柳簸,装五、六个团子,分送到东家、西家、南家、北家等亲属和左右邻居,让他们也尝鲜。本来各家都要做的,但是,做的先后时间不同,馅子不同,味道不同,有福同享吧。这也是人情交往的需要。

出笼的团子放凉以后,装入箩筐之中,盖上干净布,吊在僻静处防老鼠偷吃。我们每次要吃的时候,就挑出几个,放进烧过柴的灶里,用余火灰盖上,等几十分钟之后,再从火灰中扒出来,拍一拍,吹一吹,团子外烧成一粒一粒微小嘴嘴,就像夏天人长了痱子的皮肤,团子外表黄苍苍,喷香香的,刚出灶的团子太烫了,又迫不及待想吃,就在两手之间不停传递滚动,同时又嘴吹风促凉。掰开团子,一股带着锅巴米香和馅子香味的热气腾冒出来,窜入鼻孔,加上圆睁眼睛紧盯团子的复合作用,口水唰地跟着流出来。管它烫不烫,吹一吹先咬一口再说。

记得我们上学时,因离学校远,中午不想回家吃饭,就带两个烧热好了的团子当午饭。冷团子是很不好吃的,不香,易散粉,我们的办法就是用布包好热团子放在怀里,用身体加热和棉袄保温,“饭桶”就是保温桶,是不耗电和其他能源的天然环保保温桶。

                                                                   (2015.8.20.

 

一三0  玩乐

正月初三的早晨,各家各户敬神送年,敬神的一套老程序,一道也不能少。敬过神,敲过馨,放过鞭炮,便是恭恭敬敬地把年送走了。可是人们仍旧沉浸在过年之中,实际上年要一直过到正月十五日。这段时间除了走亲串友吃好的,就是玩乐了。

乡下有很多活动,有舞龙灯、踩高跷活动、划彩蓬船、唱大戏等。各种活动不断。舞龙灯是走乡串户,进门穿堂过室游一遍,预示吉祥龙发,每家送上干果、香烟、白酒,有的家点燃一挂鞭,喜得龙又在家门外,在锣鼓声中欢蹦乱跳,上下飞舞狂乐一翻。踩高跷是群体化妆游,人们高跷有高有低,有的高达二米,人似在半空行走,这要技术、要胆量,因为高跷是绑在腿上的,如果走不稳,摔下来至少受伤。我们小孩喜欢跟在高跷队伍旁看热闹,因为有化妆的花脸婆,有风姿卓越的新姑娘,有调皮滑稽的小丑,有武生,有花旦……可好看了。彩蓬船到家门口,先针对家户唱上一段随口编的戏词,待主人接待给了礼物,彩蓬船便在门口划一翻,不管有多大风浪,彩船始终在颠簸中划过,特别是那船后掌航的艄姨婆子,头挽一快散歪发髻,手拿一破芭蕉扇,脸涂几块黑红疤,龇牙咧嘴,扭捏摆弄,摇头晃脑的疯癫姨婆子,随彩船在风浪中摇摆颠簸掌船,配合得惟妙惟肖,滑稽可笑,风趣逗人。

我们小孩每天晚上还要去赛灯笼。一群小孩提着灯笼在一起玩耍,十分开心。小孩们时而走长串,时而围圆圈,在年三十的夜晚和初几晚上,在无月亮的日子和无电灯的年代,在黑夜中形成光串和光圈,别有一翻年味。有时候,调皮的小男孩拿自己的灯笼撞小伙伴的灯笼,稍不注意,灯笼里的蜡烛火就把纸糊的灯笼烧着了,没有灯笼的小孩,拿着无灯的棍,嚎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回家,家长只好心疼地安慰,明天再去买一个。

舞龙灯、赛灯笼一直玩到快转钟了才回家,所以有句歇后语:半夜的龙灯——玩转回去了。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们在外相遇,都要打躬作揖:“给您拜年了。”过了十五,人们在外相遇,必有一句:“恭喜您年过得热闹!” 乡里人规矩多,人也和气。

至此,一个热闹的年过完了。人们开始准备春耕,为下一个热闹年打基础。

 

2015.8.18,2015.9.27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288-923935.html

上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54)
下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56)
收藏 IP: 27.18.94.*| 热度|

1 董焱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