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109)

已有 2781 次阅读 2017-8-26 22:53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九四  盖   房

早些年我们乡下盖的房子,一般两种结构,一种是草屋,另一种是瓦房。前者屋顶和屋壁都是以草和柴为材料,后者的屋顶用瓦盖,墙壁为砖垒砌,两者的共同点是外形一样,都是坡顶、屋脊,内部支撑都是用木头做的屋架。这两种房屋在搭建的时候,除了木头屋架要花钱,请专业木工做之外,其它的盖屋顶、做墙壁、粉刷等都是邻里乡亲们帮忙做义务工完成。有那家要盖房子,招呼一声,周围各家男女老少都立马响应,自愿报名出工帮忙。东家根据工作进展和各人的体力和能力分时做些安排,一场众人起“哄”的盖房就开工了。所以,盖个房一般只要七八上十天就完工了。

我读中学以后,凡寒暑假有人盖新房屋,我都去帮忙。开始,我没有技术,只有点小力气,于是主要活计就是和泥(代替现在的砌墙水泥灰和抹壁用)、搬砖瓦、递砖瓦等小工辅助活。后来,我慢慢地学会了砌墙、盖顶、粉刷等,便经常拿起瓦刀(砌刀)砌墙,或者上屋顶盖瓦,扎茅草屋顶等。那时候乡下砌墙是项复杂的技术活,那时的砖不是现在的124形的长条砖,而是多种尺寸的,有的只有2㎝左右厚,B5纸大的四料子砖,稍厚的六料子,更厚大的沉太砖。四料子砖主要是用来做墙体,那种墙叫盒子墙,即用四料子砌成小方盒子,盒子里面装入碎砖碴,再用四料子砖盖上。这样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码盒子,一方墙便砌成了。砌盒子墙把砖成盒立稳砌平是麻烦的、要技术的,刚用稀泥巴粘砌,又马上倒入砖碴,砖头不移盒子不散就是技术。用同一种尺寸砖砌墙还好做一点,用多种尺寸的砖砌同一面墙就更麻烦一些,尤其是一些经过几代人的反复用过的砖,破缺的,掉角的,都要用上,以节省材料,不然可能墙体就会留下个洞。用水泥灰把砖砌起那不算水平,我们都是用泥巴代水泥,砌一丈二丈的高墙。乡村老鼠多,几乎家家都养猫抓老鼠,所以砌墙时都要留可开关1猫洞,以利猫出进。

砌墙用砖和盖屋顶用瓦传到在屋顶上施工者手中去,我们不用多人排成串传递,而是采取抛接,即一人站在地上拿砖或瓦,双手往上作揖似的抛出,站在跳台上或屋顶上的人伸手接住,省去了中间多人传递,既快又省力。这种传递要不摔砖瓦不砸到人,这也是长时间练出来的技术活,熟能生巧。

所有帮忙做房子的乡邻,都是不拿工钱的,只是东家要每天招待两餐工作餐。做屋是喜事,每餐饭少不得必有的荤腥,鱼肉鸡都是有的,所以帮工也是打牙祭,吃好东西的机会,可以解馋,不然,还得等到过年才有好的吃。有木工手艺的师傅,成天在别人家做活,天天有好的吃,人们都很羡慕。我们那里的一位木工师傅吃出水平来了,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他从头上用筷子夹起,像吹口琴一样,横向放于口中,从左到右一拉,再翻个面一拉,所有的鱼肉都落到嘴里了,可是鱼骨架保持完整,像骨架标本一样,脊柱上的肋刺一根不少,那真是水平。我每每和他吃饭都要看他表演吃鱼,可是我们都学不会,因为我们不像他天天有鱼吃。

做房子有一个关键的讲究的仪式——上梁,即把屋架都立起来之后,要在最高的架子间中柱上装上屋梁。上梁要举行仪式,先在梁柱上系上红布,再两头用绳子系好扯吊上去,木工站在木架上接住,然后口念吉利的顺口溜把梁装好。这时外面鸣放鞭炮,东家给木工递上红包利是,木工骑在梁柱上洒下糖果饼干之类,小孩们在底下疯抢。东家请木工一定要把梁柱装好装正,不然就不吉利,不牢靠,“上梁不正下梁歪”大概就是这么来的。旧风俗还规定女人不得上梁。梁上好后,一般在堂屋中间梁上水平安装几根细木棒,做为燕子做窝的支撑架。

   

领子(搁屋顶的主杆)虽没有梁那么关键,可是也很重要,如果被隔壁的领子压住了,那是很不吉利的,被压者家里总会有倒霉事,损财、生病、遭殃等都可能发生,所以安领子时,大家都会关注。瓦屋顶盖好以后,在屋脊上都要用砖做脊,在脊正中间做一块圆形画上太极图。在屋顶的四周还要做成翘垛,使房子显得威风气派,有的还在垛上做麒麟和鳌鱼,据说可以挡煞气。

因为我经常帮别人盖屋建房,所以建房的各项技术活我都学会了,我去别人家帮忙,缺什么人我就顶什么岗,感到能被东家认可和发挥作用挺高兴。

                              (2017.07.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288-1072870.html

上一篇:2017年8月,河西走廊
下一篇:行政许可监督与服务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收藏 IP: 221.234.234.*| 热度|

1 董焱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