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106)

已有 2916 次阅读 2017-7-10 16:17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九0    换口味

                                                       

小时候,没有电视看,也没有收音机听,乡下又没有电,点灯用的洋油(煤油)按计划按户头供应,数量有限。所以我们晚上不能看书,没有事干,只有在黑夜中经常听大人们讲故事。有时候在屋外黑灯瞎火的夜晚,大人讲鬼的故事,我们一边很想听,一边很害怕,好像鬼跟上自己似的,总是屁股粘着小板凳不断地往围着的人群中间挪。有时候大人们也讲些好笑的故事。有一个儿时听到的的故事,几十年来经常在上餐馆时被回忆起,所以终身不忘。

从前,有一对夫妻两口子以种地和卖肉为生。过去卖肉不像现在有屠宰场,集中杀猪再供零售,那时都是个体经营,叫屠户,自己杀猪自己卖肉。那时和现在不同,很多吃的东西是反的,现在人们觉得好吃的东西,正是那时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如那时人们卖肉是挑肥拣瘦,现在是挑瘦减肥了;又如猪尾巴、猪耳朵、猪内藏等一般人不吃,卖不出去,所以叫“猪下水”。当然,现在成了“上水”。那时猪下水是难卖的,经常剩余下来,屠户只好自己吃。他们种的地里无非是大豆、豌豆、麦子和稻子之类,自家食物按季收获而定,收啥吃啥。每年五月,只是豌豆可收摘了,他们成天就只能吃豌豆和猪下水。

夫妻俩每天吃豌豆和猪尾巴,都吃腻了。这天,丈夫提出来说:“这些东西天天吃,看到就作呕,实在是不想吃了,我们今天去上馆子吃,改善,改善。”

夫妻俩来到城里,找了个干净的馆子坐下,店小二递上菜单,夫妻俩开始点菜。菜单上的菜,大多数都吃过,如煎鱼、回锅肉、爆炒青菜、炒苋菜、炒腰花、青椒炒肉等。他们自己种地,自己杀猪,这些都常吃。妻说:“选两个我们没有吃过的,”最后,他们点了两个特新鲜的,从来没有听说,也从来没有吃过的菜:滚笼珠、皮打皮。

过了一会,店小二端上菜来,两人一看,连连摆手:“我们不是要的猪尾巴和豌豆,你送错了。”

店小二:“你们不是要的皮打皮和滚笼珠吗?”

夫:“是呀!”

店小二:“这就是啊!”

妻:“这怎么是呢?”

店小二:“猪尾巴长在猪身上,两边摆时打的什么?”

夫:“猪皮呀。”

店小二:“猪尾巴也是皮,你看是不是皮打皮?”

夫妻俩拍着脑袋:“哎哟,就是不想吃这个来上馆子的。”

夫:“那滚笼珠错了。”

店小二:“这豌豆圆圆的,我放在这笼里拿来,这圆珠形的豆子在笼里滚动,你看,是吧?没——错。”

夫妻俩傻眼了,既然是自己点的,只好硬着头皮把两种菜吃下。他们未曾想到在城镇的人,自己不种地,也不喂猪,豌豆和猪尾也不常吃到,要吃只能到馆子里尝鲜。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木匠上馆子,点了一份点心,叫“低甜糕”,端上来的盘子里,装了几块碎木头片。木匠说:“我成天砍的就是这个,今天想来吃一点甜点,你们怎么给我这个?”店小二说:“这是用于桌子、椅子放在不平的地上不稳时用的,把低的垫高一些就平稳了,所以叫‘低填高’吔”。

现在,我们在各酒楼、宾馆、餐馆吃饭时,经常在菜单上看到不知什么菜的菜名,如一见钟情(红枣夹汤圆)、母子相会(黄豆和豆芽)、三世发财(三丝发菜)、花好月圆(虾仁鸽蛋)、步步高升(竹笋炒猪排骨)、五谷丰登(杂粮组合)、绝代双骄(青、红辣椒)、小二黑结婚(两个剥光的皮蛋)、金钱满地(冬菇摆在青菜上)、游龙戏凤(鱿鱼炒鸡片)。除了美妙吉利的,还有些更让人想入非非的、名不副实的。如:玉女脱衣凉拌去皮的黄瓜条情人的眼泪(芥末拌土豆丝)、处女第一夜(炸鸡腿和红色的番茄酱)等。像这样让食顾客无法从菜名一目了然了解实际内容的有很多,取个菜名像谜语一样,点个菜像参加摇骰子赌博一样。

每次在这些地方吃一次饭,看到这类菜名,我在心中立即就想起小时候听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衍生故事。有的酒店(餐馆)把饮食文化,借喻风趣,良好愿望,美好追求,情色挑逗,狡诈生意混为一体。他们把菜名叫的稀奇古怪,名不副实,吊胃口,有的吸引眼球,有的勾引心灵,有的出卖吉利,耍尽手段,不管叫什么,最终商家都是为了一个基本点:收获钞票。

                (2013520


                  http://meishi.55bbs.com/2014/0826/2303827.shtml



一九一   借  种

我的儿时邻村的玩伴袁家独儿发成已年近三十,媳妇接进门也有三、四年了,盼抱孙子的方婆婆两老一直未能如愿,媳妇的肚子总不见有凸起的变化,二老很是着急。急也没用,他们心中有数:问题出在儿子身上,他们不怪媳妇。他儿子小时候玩耍中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蛋,后来萎缩了,成了“独卵鼓”,这可能是致命的要害问题。

怎么办呢?一家人都无法解决问题,如果再过二年仍如此,可能媳妇也留不住了,一家子就算完了。还是婆婆“聪明”,她总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家邻居有个小伙子沅海,比他儿子小两岁,因为家里较穷,一直娶不上媳妇,方婆婆想法子让这个小伙子沅海到她家来玩。时间长了,小伙和媳妇也熟悉起来,有时候儿子有事去了,二老也走了,丢下小伙和媳妇两个在家闲聊。媳妇很正派,一直没有发生什么事。二老见状,就决计拉下老脸下老本了,婆婆和媳妇私下谈话,希望她开放一点,为袁家留下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他们知道这样即使有了小孩也不是袁家的种,但是认为私下进行,外人不知,也比断子绝孙的压力强几百倍。在乡下断子绝孙的社会压力是相当大的。媳妇坚决不干,一直不松口,后来媳妇提出要离婚,老两口苦口婆心,给媳妇下跪求情,媳妇也就作罢。

后来沅海还是常到袁家来玩,老俩口热情接待后,找借口离开。过了一段时间,袁家媳妇终于怀上小孩了,老俩口高兴得到处宣传,他们要抱孙子了。十个月后,他们如愿地抱上了胖孙子。

有了孙子,老俩口对沅海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直到后来不太欢迎小伙子到家来玩。沅海觉得被人当工具利用,完了就甩,十分生气,便把秘密透了一点风出去。风言风语传开,老俩口四处辟谣,死口咬定是他的亲孙子。时间一长,媳妇受不了煎熬和舆论的压力,下定决心,丢下儿子离婚走了。媳妇走后不久又和别人结婚了,第二年又生了个胖儿子。第三年小伙子沅海也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只是袁家发成一直再未有娶上媳妇。发成和沅海他们和我只相差两岁,从小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一起长大,一起玩耍,都算是好朋友。所以,我高中毕业回家乡当农民,在队里种地时,听到了人们私底下讲上面那些事,都是儿时好朋友,也不好问,就当未听到的。但是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

                             (文中人物为化名)

            (2016.10.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288-1065562.html

上一篇:寡头垄断市场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作用强度研究
下一篇:2017年8月,河西走廊
收藏 IP: 221.234.234.*| 热度|

2 董焱章 马耀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