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baol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baolian

博文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精选

已有 6094 次阅读 2021-10-6 08: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个学员与我讲,做搅拌站,最怕出质量问题,一出问题施工方和建设方就都推给搅拌站,搅拌站很无奈无助!目前情况基本如此,搅拌站觉得很冤!但有时候就是搅拌站的问题,只是自己没意识到,不会分析!但我从另一个角度与他讲:出了问题不可怕,就当是交了学费,但学费是交了,就要学出来东西来,学不出来就是白交了!出问题不一定是坏事,经验不断积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高,就像人体本身,经常得些小病的人反而长寿,一是自己更注意养生,二是一些自限性的疾病本身也会产生干扰素,反而提高了肌体的免疫能力!一直不得大病,得一次就可能要命,混凝土也是一样的!但作为搅拌站要真正能产生“免疫能力”,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至关重要,读书很有用,但不结合现场,你所读的书只是多知道几个术语,微信圈里炫一下显得专业一些不太外行而已,另外,逻辑思维很重要。

以前我写了一篇专栏文章《逻辑是个好东西,这个可以有》,这个我没到现场,通过对方的描述并派我学生去了现场,解决了问题!文章提出即便不懂混凝土,通过逻辑分析也可以确定方向,结合实际找出问题原因,那次的C40混凝土强度散差很大,最低试块压出来才18MPa,差了四个等级不止!直接原因是试模刚度不足,装了混凝土在振动台再一振,引发胀模!《一个试模引发的冤案》,是结合我在工地现场发现的问题,经过分析排查,最后确定是试模尺寸不规整引发,换了标准试模问题迎刃而解,这也是促使我们研究院专门制作标准试模服务行业,避免不必要麻烦和争端!

下图是学员发我的图片,再出现此类问题可能会对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图片1.png

1 试块中间裂开

学员问我这是什么情况,做抗压试验,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环箍效应、中间收腰效果,反而是从试块中间裂开。我说你量量试块吧,我怀疑是中间凹进去了,用卡尺一量,果然如此,是不是感觉点意外?看看下图,变形的试块样子,当然这是比较突出的!

图片2.png 

2 明显的不规整试块

像图2的试块强度能高?散差大是必然的!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以现在的交通条件,行十万公里都不够、得以百万公里来计,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你绕地球走两圈,而是要多及实践,基础研究应该问题不大,但对应用型研究闭门造车是出不了专家的,一定要多考察、多走访,多深入现场,才能多了解实际,现场出现的问题会远超出你的想象!

绝大多数的质量问题不到一线是找不到答案的,我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一线,光凭照片我也是不敢轻易下结论的,因为不会拍照片的人拍出的照片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信息量太少,照片要拍出裂缝的分布、走向、位置等等信息才具备一定的价值!然后再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什么时候施工、什么时候拆模、什么时候发现开裂、在什么环境下、用了什么材料等等等等!特别是这期间有无发现异常?光一张裂缝,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天下裂缝长得都差不多,但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就像人的感冒,无论是病毒性的,还是受热、受风、受寒所引发的感冒,几乎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发烧、发热,症状相似,还要通过做相关的检测,比如验血、验尿和一些其他检查,先排查是不是感冒,因为很多病的表现初期与感冒相似,最终根据检查结果,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病就好了,用错了药反而越治越重,甚至丧命!混凝土也是一样,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很重要!

有次我去培训,互动环节一位技术员与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某个楼层的板面施工,出现一块混凝土大概几个平方,两天不凝固,周边都已硬化,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他说闻博你见得多,请问是啥问题?我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到现场,更不了解情况!我问他这种情况是不是普遍?他说不是,就这次这一块出现了,我说如果普遍发生,就有共性,是个大概率问题原因就好分析,如果就这一次,小概率事件,我也不知道!会后我与到过现场的技术员交流,说当时坍损比较大,后来没加水而是加了外加剂,罐车快速转动几十秒,才打出去的!那这个问题与搅拌车搅拌不均匀、外加剂没有完全分散开可能更具相关性,他们也基本认同这个观点,但这也只能是一种猜想了,只是可能性更大一些!那么下次注意尽量搅拌均匀就是了!

图片3.png 

3 表面离析痕迹严重的墩柱表面

3是一张墩柱的照片,泌水离析痕迹严重,也是现场发给我的,要我帮助分析原因,我问是不是加水了?答曰没有!我又问是不是过振了?回答也说没有!那这就奇怪了,我又问那坍落度是不是太大?说也不是很大!这就肯定出了意外!

后来到现场了解,发现了问题!现场的墩柱大概十来米高,在浇筑混凝土前,为了防止烂根,要先浇封底砂浆,而砂浆用量也就1-2m3,搅拌站不想再安排罐车,在从搅拌机把混凝土卸料到罐车里后,罐车后尾再卸砂浆,想着搅拌站到施工现场距离不是太远,也不转动,到现场先卸砂浆再卸混凝土就可以了!这是不允许的,因为在路上因为颠簸晃动,砂浆与混凝土混了料,实际的混凝土用水量严重超量,到现场严重离析,结果浇筑到墩柱里再一振捣,出现了严重的泌水,形成了砂线!

这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2011里明确提出:

651  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实际上,绝大多数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是不规范造成,从原材料管理、配比设计、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模板到结构设计等等,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有问题,这就给引发质量问题的诱因分析造成了难度!

对于混凝土工程而言,只了解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越不懂工程,越看重原材料,越看重配比,当然这些是基础,必须要多了解!要做好工程,避免大的质量问题,在了解本学科的知识前提下,一是要多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二是要多结合工程!混凝土的问题往往是多因素引发的,不深入一线、不多走访了解实际,往往会误判,误人误己!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反复、反馈,理论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否则只是空中楼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52260-1306889.html

上一篇:纪念陈跃龙博士
下一篇:几件小事
收藏 IP: 111.33.231.*| 热度|

13 王玺智 周忠浩 武夷山 康建 郑永军 李宏翰 杨正瓴 郁志勇 张晓良 郭战胜 李学宽 吴斌 王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