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z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czeng

博文

【有声读物】遇见沃尔夫冈·迪泽尔(Wolfgang Dietzel)博士 精选

已有 8314 次阅读 2019-11-29 20:45 |个人分类:遇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Wolfgang, Dietzel, 沃尔夫冈·迪泽尔, 遇见, 曾荣昌

   虽然人种、肤色、文化背景不同,因结缘,因善良,因价值观相近,不同国籍的人们也可结下深厚而长久的友谊。

   沃尔夫冈·迪泽尔博士是我在德国赫姆赫兹联合会GKSS研究所访学时腐蚀研究组的组长。最近,偶然得知他2016年离世的消息,心中瞬间升起一种如铅般的沉重和失落。原以为此生我还有不少机会见到他,当面表达我对他由衷的感激之情。我刻骨般地怀念他,因他对人细心周到,体贴到家;亲情般地思念他,因他对人真诚与热情,温暖如春。

图片.png

   我在课题组呆了一年,平常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怀。2007年2月回国后,虽然我一直与他保持联系和合作关系,但再未见面。他退休时曾发邮件给我,邀请我参加他的退休仪式。但距离遥远,时间紧张,未能成行。2009年10月我受到重庆市科协资助,去德国魏玛参加第八届镁合金及应用国际会议,原以为在会场可以遇见他。可惜,他去其他城市参加了另一个会议。我们的合作一直延续到2014年。这年6月4日我收到他的最后一封邮件,有关我们合作发表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上镁合金应力腐蚀论文。以后我向他发邮件,再也没有收到回复。错过成为一生的遗憾。

   有些朋友,一见如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2006年春天,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我完成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年期外语出国培训,到德国汉堡附近GKSS研究所访学。到达之前,与迪泽尔博士邮件联系3个月之久。他总能及时回复,他在我心中形成了良好的印象。2006年3月初,我和重庆一位同学一同从北京出发前往德国西北部。下午两点左右,飞机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此时大雪纷飞。瑞雪兆丰年,不由自主自言自语,心中产生一种久违的期待。然后我们入境转机到汉堡机场,到达之时,已是晚上九点左右。在这冰天雪地的夜晚,心里一直打鼓。最后三十几公里如何到达?随稀疏的人群出站,远远看见所里委派的专车司机,一位上了年纪的司机早已站在机场出口等候我。我迎上去,用德语与司机寒喧后,随他出站上车。同行的同学也被导师亲自接走,去了汉堡正北方的另一座城市---基尔。

    到达留学生宿舍已快到午夜。宿舍大门平时都是自动关闭状态。早已从邮件得知,按门铃,会有同组一位来自印度的同学在此时等候着我。

    昏暗的灯光透过双层玻璃窗,隐隐地照射着通往宿舍大门的小径,雪花正迎风飞舞着,如夏天夜空中的萤火虫。踏雪而行,鞋底发出咔嚓、咔嚓声,打破了这寂静的夜空。手按门铃,嘀嗒两声,随即有人开门。一留着小胡子棕色脸庞的小个子从门缝里钻出来。我感觉与他似曾相识。寒暄之后,他带我去我预订的房间里,告诉我明早迪泽尔博士会在办公室等我。

微信图片_20191129204356.jpg

    第二天清晨,因时差关系,四点即起床了。好奇和陌生驱使我沿着附近两个村庄的马路转悠了一圈,熟悉一下环境。一望无际的田野白雪皑皑,一幢幢小楼红瓦白墙,整齐排列于道路两旁。直到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才打道回府。八点与印度小伙如约结伴前往办公室。之后几分钟,我们来到一栋两层的办公楼。二楼西头南面倒数第二间有我的办公桌。

  迪泽尔博士个子不高,但轮廓分明,浓眉挺鼻,眼睛炯炯有神,上嘴唇留着浓浓的大胡子,显得个性鲜明。与他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寒暄之后,我赠送给他一份中国挂历。然后,他亲自带我去财务室交住宿费。我把从国家留学基金委领取的两张五佰欧元钞票拿出来,交了几个月房费,如释重负。他笑着说,他也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平时常用拾欧元纸币。然后,他带我去另一办公楼取电脑主机,管理员根据我的意愿,在电脑上安装了中文输入法。回到办公室,将近午时。

   下午2点,他开车带我去几公里之外的德意志银行办理银行卡。然后,他再带我去逛超市购物。令我吃惊的是,他特意为我准备了两个由白色帆布制作的布袋,说是送给我的,以后可以重复使用来购物。从此,这两个袋子伴随我一年。

    后来几天,他又带我去实验室。参观了腐蚀实验室及其他组的实验装备。楼下的实验室整洁干净,一尘不染,恒温。后又去图书馆和焊接实验室。一路上,他分享了一些故事。路过路边毫不起眼的诺贝尔石碑时,他停下了脚步。介绍了诺贝尔及其历史之后,他说,很遗憾他没获得诺贝尔奖。而我们每天会经过奥托·哈恩路,则是以一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奥托·哈恩(Otto Hahn,1879—1968)是获得诺贝尔奖(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核化学和物理学家。

P3140013.JPG

  迪泽尔博士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告诉我如何记得他办公室电话4688,意思是GOTT(上帝)。他知道我出行不便,他特意为我准备了一辆带车灯的自行车。该自行车龙头装备有车灯,行驶中发电机可发电。晚上,打开车灯开关,车灯发光,可安全骑车。有了这辆车,我在周末常骑车去乡野里看看。所里有活动时他会主动带我去。如参加伊朗籍一帅小伙博士毕业仪式。仪式在焊接厂房内举行,热闹而不失庄重。德国博士生毕业仪式上最精彩的莫过于博士帽。每顶博士帽都有其故事。一般的,博士帽是毕业者的同事或同学专门为其量身订做的,涉及其专业领域特征,也有搞笑的成分。因此,金属材料专业的博士帽是钢铁制作的。这位博士的博士帽是焊接面罩。后来,在迪泽尔博士的办公室,他非常愉快地告诉我他自己博士毕业时的场景。这是每位博士毕业生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难怪,迪泽尔博士一直都把他的钢质博士帽放在办公室。他的帽子上有应力腐蚀样品,暗藏的机关把水从裂纹缺口喷出,让人称奇。

  迪泽尔博士是国际应力腐蚀方面的著名专家,曾是欧洲结构完整性学会理事,在应力腐蚀方面成果卓著。2014年他在挪威第20届欧洲断裂会议上获得欧洲结构完整性学会“杰出贡献奖”。有一次,他拿着一个应力腐蚀样品来我办公室,这是即将发射的一颗卫星用火箭部件材料。他告诉我,这个实验时间短,刚刚完成,证明此部件没有应力腐蚀开裂危险。

  迪泽尔博士喜欢中国文化。在他家里保留着一些中国元素,比如剪纸和中国结。在他家,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我们无话不谈,了解了一些我之前对二战历史的疑问。他特意播放了我送给他的CD,优美的民乐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在他学生时,他曾去位于德国西部某港口的美军基地参加反对越战游行,支持胡志明。以前,他带一位中国朋友去他岳母娘家,岳母娘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她家的狗。说是她岳母娘生怕狗被牵走吃掉。当然,这是开玩笑,有些误会和以讹传讹。我从历史、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给他解释,消除了他的误会。实际上,他完全有机会来中国看看。虽然他有许多机会出国开会,但来中国的机会他让给中国留学生们回国探亲。

  回国前,他给我打印了一份我们课题组的介绍资料,包括课题组所有成员照片,并送我一个有机玻璃做的电解池。另外,他特地要求我给他在中国做一个有他名字的印章。我在重庆给他做了两套,一个是电脑在木头上雕刻的;另一个是请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高级会员利用手工在石头上雕刻的。后来,请回国开会的中国同事捎带给他。

  到德国后亲自感受到了迪泽尔博士工作上的认真和对我的热心指导。在电化学仪器和应力腐蚀实验装置上,他都亲自教过我。有关论文的修改润色方面,我收获最大。至今,我在文字上掌握的许多细节都是源自他的教诲。

  一颗友谊的种子,已成参天大树。一种永恒的思念,化作涓涓细流。一种难忘的纪念,永留心田。“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谢那些曾经无私帮助过我的人们,我很难用我肤浅的文字来记载你们的善良与美德。

图片.png


感谢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静秋主编的建议和支持!谢谢上泉朗诵社秘书长薛喜梅女士为此文朗读。


链接:家在黄岛 有声读物丨遇见沃尔夫冈·迪泽尔博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283-1206624.html

上一篇:十六字令.枫
下一篇: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入选F5000论文9篇
收藏 IP: 117.59.84.*| 热度|

12 郑永军 褚海亮 朱志敏 罗鸿幸 夏炎 冯大诚 梁庆华 罗汉江 孙颉 周忠浩 肖慈珣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