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buc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buct

博文

“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有望挑战传统学术交流方式 精选

已有 10297 次阅读 2020-4-2 00: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有望挑战传统学术交流方式

 

被校团委聘请为“北京建筑大学战疫导师团导师”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研究生分享一下“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呢?各方面综合考虑后,我觉得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应该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

于是,2月27日下午,我依托“腾讯会议”平台,以《漫谈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为题,和同学们直播交流了“科技写作的重要性”“学术论文的基本架构”“论文投稿的步骤”“文献查询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当天参加交流的有来自多所学校的300位老师和同学。如果不是达到了腾讯会议的上限,参与的人数还会更多。

这次直播交流取得的效果鼓励了我,我趁热打铁,又联系了华东理工大学邢明阳和同济大学关小红等年轻有为的教授,分别进行了在线直播报告。两场报告都非常火爆,不但吸引了诸多高校的学生前来学习,很多业内专家学者也“入场”进行了交流。

在自己直播、请专家直播的同时,我还陆续参加了几十场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与很多前辈、同行以及研究生进行了在线讨论。这些经历让我对特殊时期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活动产生了一些思考:

1. 欲取真经,不必西天万里遥

学术交流可以实现信息的沟通,引发思想的碰撞,因此参加学术会议和报告等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些年,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交流的热情日渐高涨,但由于地域限制,大家想参加活动经常得借助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赶往遥远的现场。在学术会议旺季,有些参会人员“不是在参加会议就在参加会议的路上”。

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不仅免除了这种舟车劳顿之苦,还可以减少很多因会议衍生出来的事务性工作。由此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用于教学和科研,还是娱乐与休闲,都是极好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还可以降低碳排放,为环保做出贡献。

2. 提升效率,深耕细作走西东

学术交流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新知,但线下学术交流(以学术会议为例)经常囿于日程、时间安排,让讲者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听者无法细致提问和讨论,大家都感觉很不过瘾。另外,学术会议的专题一般分得比较细,且多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参会者经常要面对“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痛苦选择。还有,参加学术交流是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能力的限制,这个群体里的很多人都无法在会上那么短的时间里领会专家报告的精髓和真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能通过拍照片和录视频的方式记录信息,以便日后慢慢消化。可惜的是,很多因素会让拍摄者因作品不够清晰和完整产生极大的烦恼。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全都可以解决。首先,在线直播的限制不是很多,专家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将自己的心得和思路与大家分享,互动交流也会非常充分。其次,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收看现场直播,没时间的话就观看官方提供的回放视频(有的还附带报告材料),“鱼和熊掌”的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最后,年轻人拥有了回放视频甚至录屏等高质量的影像资料,还愁不能仔细揣摩和深入理解吗?专家报告的前沿内容、MOOC学习的便利方式,效率怎能不高!

3. 打破局限,觉来眼界忽醒然

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术会议和报告的受众一直不是非常大,很多人没有机会领略众多学术大咖的魅力和风采。

现在,在线直播瞬间打开了众多学子和业内人士的眼界。无论是德高望重的院士,还是年轻有为的新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学者,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高人,都可以通过在线学术报告的形式为每一个求知者提供学术大餐。学术资源的受益人群在无疆的网络上得以无限扩大。

以上,就是我在思考在线直播式学术交流的优势时的几点体会。

疫情结束后,学术交流也许会一改往日的“一张面孔”,而呈现出大家可以接受的两种形式。但无论怎样,学术交流的初心和主体永远不会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9566-1226430.html

上一篇:非常时期研究生的非常生活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开“云端组会”
收藏 IP: 113.45.206.*| 热度|

8 郑永军 马臻 吴斌 黄永义 刘立 贾明升 高峡 张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