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代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sbbi 美国华人史、人文、诗词及财经

博文

【美国南方早期中国人活动史】

已有 5577 次阅读 2018-5-12 07:17 |个人分类:南方华人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美国华人分布, 南方华人分布, 南方华人历史

敬告: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与来源。交流或分享@微信:usbbic  |电邮:usbbic@gmail.com  ︱代伟  纽约  USA. 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CAhistory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华人,也是最古老的移民之一;

      他们早期在美国的分布之广,超乎传统的想象,甚至超越了很多欧洲及南美国家的移民。华人是美国历史中分布最广的移民群体之一。

      美国南方华人的历史,最早见于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叶,开始出现少数活动;大规模的迁入则始于“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种植园及铁路修建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其它途径(如传教、收养等)去到南方的早期中国人。

     与早期的东部“老中国贸易”(1783年-1844年)、及较早的西部淘金及铁路华工历史(1840年-1869年)相比较,南方华人处于特殊的种族隔离制度下。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重要事件不足,其历史关注度向来也稍低,史学研究和投入也较少。但它仍然是美国华人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正越来越受到更多范围的认识和探讨。

Us_south_census.png

老中国贸易时期(1783年-1844年)

1785年8月9日,三位中国人水手:阿胜、阿宽和阿春,出现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的岸边。他们是随“帕拉斯”号船只来的。三位中国人后来还去到了费城,受到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关注。当时美国尚处于“大陆会议”制下。他们是记载中最早到达美国的中国人。


1839年,华人双胞胎-“恩”及“昌”兄弟访问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克斯伯。两人定居下来,并置办地产购买奴隶。他们两人于1874年去世,埋葬在北卡Mont Airy。恩-昌与一对英国姐妹结婚,一共育有21位子女。今天,他们在美国的后人有超过1500人。


1842年8月,谢辛(Sin Say,音译)和黄光彩随威廉•J.布恩牧师来到美国。他们应该停留在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或滑铁卢。期间黄光彩参加了教会学习。1844年12月,他们又一起返回中国。


1843年,庄容(Jung Wing,音译)在乔治亚的玛沙斯维尔(Marthasville,即后来的亚特兰大)开设一家小洗衣店;他在1885年3月4日去到华盛顿参加克利夫兰总统第一次就职典礼;庄容以90岁高龄去世在亚特兰大。


1845年,一位叫Yong-Seen-Sang的中国教师兼讲道者,和一位叫Mecha的中国女护理来到了南方。Yong去了密西西比、肯塔基、田纳西、乔治亚及维吉尼亚等州。他的油画像(画于1845/46年)现存于里士满的维吉尼亚浸信会历史协会。


1853年,苏州人佟楚卿(Tong Chu Kiung,音泽)随布恩主教来到美国。他去过乔治亚的萨凡纳及奥吉奇河一带,并受邀登圣坛讲道。他后来也去了纽约。佟于1855年左右返回中国。


1854年1月,一组中国表演团进行全美巡回演出,到达肯塔基的路易维尔和田纳西的孟菲斯等地。


1854年5月,20名中国人从纽约乘蒸汽船来到肯塔基西部的埃迪维尔,他们受雇于威廉•凯利的钢铁厂;史学者认为凯利从这些工人那里吸收了中国已有的炼钢技术。


1857年,中国人“汤姆”出现在维吉尼亚州亚历山大里亚市;他在维州生活了四十多年,于1899年11月4日去世。并埋葬在亚历山大里亚城。


1860年,肯塔基有8位中国人。埃迪维尔有两位来自北京的中国人。吉姆•付从事钢铁锻造工作,埃尤职业为漆匠。


1861-1865年, “南北战争”期间,恩的儿子克里斯托夫•邦克及昌的儿子史帝文•邦克参加南方“联盟国”军队作战;同时,还有其他多达70位中国人参加南方及北方的军队,在南方的诸多战场上参战或服役。


1864年11月,查尔斯•张(Charles Chon)在田纳西的富兰克林战斗中阵亡,并安葬在当地;张在1862年时从上海来到德克萨斯的约克镇;他是记载中第一位在内战中阵亡的中国军人。


1867年1月 ,15名中国人劳工从古巴乘坐“自由”号到达路易斯安那州纳基托什堂区;3月份,第二批20人也到达;他们是第一批从加勒比地区来到美国南部的华工,在当地的甘蔗种植园劳动。


■1869年南方商业大会-中国劳工大会

1869年7月中,胡大金做为华人代表,第一个在南方商业大会上发言。胡大金于1867年11月从古巴来到路易斯安那,定居在阿森松堂区。孟菲斯的这次大会,决定输入中国人劳工到南方。又被称作“中国劳工大会”。


1870年1月10日,约250名中国人劳工从旧金山到达德克萨斯的加尔维斯敦,他们是为“休斯顿-德克萨斯”中央公司修建铁路的;他们中有一些与当地人通婚,安家育子。


1870年中期16名中国人来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他们生活在格林维尔一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严重种族隔离制度下独特的“三角洲”华人社区。


1870年6月,一批华工从中国抵达新奥尔良。他们是由阿肯色河谷移民公司招募而来,为本州种植园提供劳动资源。


1870年7月4日141名广东人从加利福尼亚抵达新奥尔良,他们是前往路易斯安那的“密劳登”种植园工作的;


1870年8月约960名铁路劳工从旧金山到达阿拉巴马州。为斯坦顿铁路公司修建铁路;他们途经密苏里的圣路易斯,到达田纳西的查塔努加。


1870年代,新奥尔良出现第一个中国城;这个中国人社区延续了60多年。


1870年10月6日一批中国人劳工到达路易斯安那州伊贝维尔,他们是“圣路易”种植园雇用来的;

IMG_6171rr.JPG

1870年11月劳工合同商阿昌前往新奥尔良,为“休-德”铁路公司华人劳工寻找新雇主。他住在“城市”酒店。


1872年9月11日威廉-阿桑(Ah Sang)到达乔治亚的萨凡纳;他稍后去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在一家茶叶店工作,直至1881年去世。


1870年代吕金功((Lue Gim Gong)去到佛罗里达。后来在DeLand-德兰成功培植柑橘及多种水果。美国作家林露德以此著写《木鱼歌》,记述他做为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故事。


1873年11月中国人劳工从印第安那波利斯来到乔治亚的奥古斯塔,参加运河改造工程;他们后来在奥古斯塔建立了当时美国东岸最大的一个中国人社区。


1874年14名中国人劳工从乔治亚的达里恩经萨凡纳,前往南卡罗来纳州的巴恩维尔种植园;


1875年4月5日第一位中国人来到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几天后,另外四名也到来。他们开设洗衣店;


1880-1881年宋耀如来到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他后来进入达勒姆的“三一”学院(今杜克大学)学习;


1881年中国人到达乔治亚的萨凡纳,在市中心开设一家星容(Sing Wing)洗衣店;


1881-1883年中国人劳工在德克萨斯西部埃尔帕索参与修建“南太平洋”铁路;南太平洋铁路始于1870年代中期,共有约3000中国人劳工参与修建。


■1882年“排华法案”后

1883年卢仲(Loo Chong,音译)出现在乔治亚“韦恩斯伯风波”报道中;他于几年前在奥古斯塔经营小生意。随后,又有20几名中国人来到奥古斯塔。


1889年4月6日反清革命人士陈春(Chung Chan,音译)来到萨凡纳;他游历全美,主张中国人要分散开生活,融入到白人社区。萨凡纳已是东南部的华人主要聚集区。


1889年4月22日一批中国人从新墨西哥的圣塔菲乘火车到达俄克拉何马城,参与到初建时期;他们构建了一个“地下”中国社区,人数最多时有250人。俄克拉何马州南部的阿德莫尔也有中国人商家。


1890年,“第一中国人”列昂(H. Leon)在亚特兰大去世。


1897年12月27日 ,一位名叫克雷文•B.陈(Craven B. Chin)的中国人去世,埋葬在阿肯色李郡一座偏辟的“晨星”小墓园里。他只有一块石碑,终年47岁,生前资料不详。


1898年2月15日,“缅因号”军舰在哈瓦那港爆炸,中国人船员苏清吉(Chingi Suke)遇难。他是“美西战争”中唯一丧生的中国人。


      结语:据不完全资料,1913年以前,南方十六个州之中:阿肯色近三角洲地区,阿拉巴马的莫比利、蒙哥马利;佛罗里达的杰克逊维尔、基韦斯特、Pensacola、坦帕及Ybor;乔治亚的奥古斯塔、罗马、萨凡纳、亚特兰大、托马斯维尔及华盛顿;肯塔基的埃什兰、Covington、拉菲及门罗;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Shreveport;马里兰的巴尔的摩;密西西比的坎顿、克拉克斯代尔、Coahoma、哥伦比亚、格林维尔及维克斯堡;北卡罗来纳的威明顿、海波因特;俄克拉何马的俄克拉何马城和阿德莫尔;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Deadwood;田纳西的查塔努加;德克萨斯的奥斯汀、Beaumont、Dalhart、达拉斯、埃尔帕索,Fort Worth,加尔维斯敦,休斯敦,圣安东尼奥,韦科;维吉尼亚的诺福克,里士满等,十四个州的近五十座大小城市里,都有数量不等的中国人商家。同时也有中国人生活和居住。



资料来源:

《南方华人史》及其辅助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2825-1111324.html

上一篇:南方华人史:传教士初遇中国
下一篇:【南方华人史】肯塔基中国炼钢劳工
收藏 IP: 67.245.118.*| 热度|

6 柳青青 董全 蒋迅 朱晓刚 张晓良 贺玖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