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10日晚上20点前后,我从冰雪大世界看冰灯归来,快到自家楼下的时候掏出手机扫了一眼,凤凰新闻的一条消息让我惊呆了,忽然感觉身心比方才在冰雪大世界感受的冰雪还要冰冷。因为这条突发新闻告诉我,可敬的“布鞋院士”李小文老师不幸辞世了……我赶紧跑到家里打开电脑,登录科学网博客,满眼看到的都是对李小文老师悼念,这场景也不免让我忆起了在科学网博客上经历过的那些陈年往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去几年里与李小文老师以及其他博友们之间真诚交流的点点滴滴。忆及李小文老师,我感觉——
1、他是一个博学而有思想的人
因为和李小文老师所处的学术领域不同,所以无缘在常规的学术会议上见面,只是在科学网博客中有过若干次的“隔空”交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09年秋,当时我刚刚在科学网写博文不久,写过一点儿我对古代兵器的力学原理和使用的思考。在我的博文“从力学角度分析戈的消亡”下面,李老师曾经评论:“有道理,但同时应该考虑阵法。一般平原上的攻击阵是这样的,左骑右步。骑兵又分前后二阵,前阵以矛为主,靠冲刺。后阵以刀为主,散布宽一些。右步的兵器比较杂,甚至包括盾和工兵器具。弓弩手一般在后形成方阵,能向重要目标万剑齐发。攻城又不一样,爬云梯的一般单手持短兵器。。。。”从这段话,我们不难体会到李老师的博学(一个做地理遥感研究的人竟然能对古代阵法如数家珍)。
其实这并非我与李老师的第一次对话。在更早的时候,在我有些“不自量力”【不是谦虚,而是因为我对相关问题还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地评论了李老师的博文《约束玻尔兹曼各态历经假说的建议》(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2825)、并为此写下一篇题为《需要给各态历经假说念段“紧箍咒”么?》的博文之后,李老师很谦虚地评论到
[1]李小文 2009-7-1921:39
谢谢!有道理。用盒子包括小球总动量来约束,比用强迫分布对称来约束文明多了。但还是要约束滴!:)
我回复:本来就服从的规律,不能算额外做的约束吧?!
接着李老师顺便提出一个问题:
[2]李小文 2009-7-2922:22
。。。。。。请教:很聪明的假设或者公理的差别是什么?
这问题对我来说却是是个难题,我只好在想了2天之后,写了篇博文作答《“聪明的假设”与“公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46749.html
在以后的几年里,我还曾偶尔和李小文老师也有过一些针对类似的具体科学问题的讨论。通过这些讨论,李小文老师给我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他不但自己专业领域的学问极好,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也很到位,而且对知识的涉猎颇广,懂得很多,看问题眼光非常独到,所以我等博友与他在网上进行的讨论,很长知识,更能启发我们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2、他是一个“任性”而有作为的人
如今李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尘世的江湖,但江湖中注定还将许久地流传他的故事和传说。从科学网的新闻、博文以及博友的交谈中,我多次了解到李老师热心助人的事迹。还记得,在2009年冬天那则援助流落街头摆地摊儿的孙爱武博士的新闻采访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李小文老师的照片,那时的他坐在小竹椅上更像是一个慈祥的邻家老大爷。也就是在那前后,科学网上时而会流传出北京博友们聚会的照片,那些照片和文字让我也看到李老师潇洒的谈吐和饮酒的豪迈,也对和博友畅聊豪饮的聚会颇有些神往(此后我曾借出差机会在北京与若干博友聚会过2次,可惜与李老师始终缘吝一面,甚为惋惜)。再后来,我又陆续从博友的口中得知,李老师在慈善捐款方面很大方,对后生晚辈更是竭力地加以帮助与提携。不久以前,一则李小文院士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在各种媒体上广为流传,随即惹来民间一片惊呼之声,作为科学网博友,我等却觉得这片惊呼声不免“少见多怪”。
纵观李小文老师的这些所作所为,倒是真颇有些“黄老邪”的“任性”劲儿。这种“任性”,倒不是源自时下流行语中的“有钱”,恐怕也能不简单地归结于类似的“有权”、“有地位”、“有才”或有其他的什么,或许是一种源于自信和善良的本真。
今天我们在科学网上如此追忆和悼念李小文老师,实际上是在纪念这位刚刚故去长者和博友。事实上,即使李小文老师不是院士,单凭他这些年在科学网上展示出来的学问、见识和与博友网上网下的交流的活跃度,以及他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仗义疏财和侠肝义胆,已经足以让许多博友来自发地纪念了,这是根本无须动员。当然,因为这位科学网“上的黄老邪”还有“布鞋”和“院士”这两个高反差的媒体形象和标签,所以这种空前的场景又被放大了很多倍。
李小文老师一路走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