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谈为什么古代士兵的主战兵器不是大刀

已有 6424 次阅读 2009-9-30 08:34 |个人分类:历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古代, 工艺, 大刀, 战术

发信人: boxcar (该出手时就出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也谈为什么古代士兵的主战兵器不是大刀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Tue Feb  5 15:08:21 2008), 本站(lqqm.net)


    前面我已经分析了戈的力学问题,下面谈谈我对古代士兵多半不耍大刀的看法。
    我们所说的刀有两种,一种是单手握持的佩刀(即腰刀),一种是需要双手使用的类似关公的青龙偃月刀的长柄大刀或者《水浒》中极其常见的朴刀。
    作为常备的主战兵器,必须要服从当时的技术战术要求,才能有可能被大量使用,所以所谓的十八般兵刃中只有极少数是常见并普遍装备的,那些异型兵器(象板斧、擂鼓瓮金锤、护手钩、拐子、流星锤、判官笔、三截棍之类)非常少见,大抵出现在一些练家子之手,不会被大量采用。其原因可以从工艺技术和战术角度进行探讨:
1、从工艺技术面看,常规兵器必须适合大量生产和装备,常见步兵用的冷兵器中,矛、戈等的头部都是使用较少的金属材料打造的,工艺技术难度也不算大,寻常的铁匠炉都能打造,体积比较小,因此热处理也容易,适合战时大量生产,必要时可以把常用的农具(犁铧、锄头、镰刀等)和铁锅之类的日用器皿回炉打造,比较容易,得到矛头或戈头以后,安装在白蜡杆上就成了长矛或戈(随着车战消亡了)。反观大刀则需要更多的金属材料,打造工时也较多,而且热处理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刀身比较长,如果打造得不好会达不到预计的强度,在实战中容易在磕碰中发生断裂或卷忍,所谓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宝刀的工艺要求非常高,是寻常铁匠很难做到的,当然难以大量生产。所以刀类只宜少量生产装备军官或官吏。
2、从战术运用角度看,矛比较适合步兵方阵使用,步兵方阵的外缘由手持数米长的长矛组成,整体推进时矛头所向会有一种无坚不摧的气势,此时人只需用力握持住矛,把握住方向即可对敌进击。反观如果方阵中的步兵各个手持大刀,刀锋所向虽然更有威严之气,但刀是用来砍的,不舞动起来没法直接形成第一次打击,似乎可以在发起攻击前一直举着大刀,但这样体力消耗会比持矛大得多;当然也可以用刀尖前刺,但这样比较薄脆的刀身有一定被折弯(刚度不够)或折断(韧性不足)的危险,不宜如此使用,长刀的横向挥舞需要很大的空间,也不是步兵方阵容易满足的。
3、从战术训练的角度看,源自普通农民的普通士兵的体力在持矛和用矛时困难不大,而舞动数十斤重的大刀就有困难了,虽然耍大刀从来都是武举考试的必考科目,但那只是针对有钱人家出身的武举人,不是对普通一兵。单兵的战术需要尽量简练易学,从这个层面看矛可能更容易掌握。
    今天先说这么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58812.html

上一篇:不牛的人如何做导师
下一篇:从力学角度分析戈的消亡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刘进平 吴飞鹏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