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医学界最高奖拉斯克奖垂青了第一位中国人--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让国人为之振奋。由于拉斯克奖一向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所以这位中国女药物学家也就成了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热门人选。这也是国人所期盼的,国人多年的诺贝尔之梦。可惜最终还是大失所望,国人的诺贝尔之梦又一次破灭。
这位拉斯克奖获得者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虽然让国人难受,但也不是偶然。在屠获奖后,国内媒体一片诺奖呼声的时候,我仔细看了这位女药物学家获奖成果时,我就私下对一位朋友说过,诺奖百分之八十的会让国人失望,不料几天后结果真是如此。当时朋友问我为什么觉得诺奖不会授予屠,我的分析是这样的:诺奖一般都是会颁给那些在理念上真正突破创新,并且影响重大的科学家;而屠呦呦的成果,虽然为这个世界的贡献很大,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但是纵观这个成果,我们却发现,她的这个想法源于中医药方中诊治疟疾大量用蒿类入药,后来她采用乙醚来提纯,使其应用更方便,疗效更好。这么看来这个药物的真正原创理念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里面的某个人或某些被遗忘了的人。屠的贡献确切来说应该不算是原创理念的突破,而是将古人中医的成果进行改进提高,她的这一步贡献不是说不大,但不是原创,而属重大改进提高。而诺贝尔奖一向是注重原创的,如过真要针对这个项目授以诺贝尔奖奖,应该授予的是那个或那些发现蒿类入药能抗疟疾的人,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而拉斯克奖,从得奖人情况分析看,应该更注重成果的影响——治疗疾病效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诺贝尔奖,则即看重贡献的影响,也看中成果的原创和理念突破。拉斯克奖更“功利”一些,诺贝尔奖更“清高”一点。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应该说一大半功绩是我们的老祖宗的,是中医得到承认的体现,几千年文明中瑰宝很多,值得我们去开掘利用。而她与诺贝尔奖的失之交臂则说明,这个创新还限于只是掏的老祖宗的兜,在理念的创新和突破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559-494559.html
上一篇:
牵强的伪装下一篇:
大环境如此,我们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