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试尽,方见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ynn 思索当下

博文

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已有 3799 次阅读 2016-3-23 17:11 |个人分类:得意之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价值, 基础研究

注*:这里的“用”不是泛指基础研究的意义,而是更现实的、更直接的“应用”和“用途”。一般提到基础研究第一印象是距离实际应用很远,是“阳春白雪”。以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基础研究的现实应用价值。

基础研究的第一层用途是“制造”新闻。比如最近的引力波,上帝粒子等研究,或者是去年的罗塞塔登陆彗星的研究。这些研究目前属于纯基础研究领域,几乎不会有什么现实的应用。但它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其说这些关注来源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不如说是对人类因控制力增加产生的一种“自我膨胀”和沾沾自喜。人们认为这样的成就是属于全人类的,整个社会都会因为这些新闻变得更进取、更积极。从社会效果的角度说,基础研究善莫大焉。究竟几十亿光年之外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单从这一方面来说,基础研究制造新闻并不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与八卦、鸡汤、体育没有两样,对于普罗大众只是增加了谈资而已,而且是价值几千亿昂贵的谈资。

人们对待事物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什么用”和“为什么”。前者产生了技术,后者导致了科学。在思考各种事物之间联系,以及事物演变过程时,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因果律”,即“凡事都有因,有因必有果”。基础研究就是由不断的问为什么而来,是“因果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也是本文要说的基础研究的第二层用途。也许很多人认为因果律对自己好像没什么大的用途,其实因果律对人的影响像水和空气一样:如果没有失去它,就很难感受到它的价值。“人为什么要努力,因为人相信努力才能收获。人为什么要向善,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好人有好报。”这是最通俗的因果律,但是试想这样一个社会: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有收获,好人会遭到报复。这是多么的可怕。社会没有因果律,会变得混乱和没有希望。可以说,因果律是人类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人们都渴望去理解,是为了用其利,避其害。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分出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自然科学。即使当下没有理解,也愿意去想象一个原因去信仰,从而产生内心的安全感。因果律不只是产生安全感。对因果律理解得越深,就会在万事万物之间建立联系。懂得因果律,利用因果律,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不在于必须经历过某事才会理解和运用,而是在做之前就有所判断。从这个角度说,基础研究所强调的因果律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基础研究产生的知识不只是对相应的学科有用,对于其他学科也大有裨益。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原子论,热力学,神经网络算法等)。为了使逻辑清楚,基础研究的对象通常尽量模型化。尽管这种方法论使得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了具体的现实意义,却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基础研究对因果律的贡献还在于它探测到了因果律的边界,而并不局限于因果律(复杂性理论,混沌理论,量子力学等)。跳出因果律之外去看待世界,这是智慧的另一个层次。

基础研究更通俗的一个用途:更可能取得国际级的创新成果,越基础的研究,可能性越大。前些日子看到新闻中很多人对我国连圆珠笔的笔头都无法自主生产感到气愤和不可思议。殊不知制造业以及其他的科技行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体系,在这些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需要系统性的进步。从这个角度说,基础研究对系统性的要求要小得多,更容易站到巨人的肩膀之上。当然,基础创新所需要的学术自由和科学精神绝不是“拿来主义”那么简单,也比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更难具备。

总结一下:我所能想到的一个科技创新的模式是这样的:1)基础科学取得巨大的进展,2)制造深入人心的新闻,3)带给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4)进而带动技术的升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458-964433.html

上一篇:IT系统工程失败的教训
下一篇:评机器学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收藏 IP: 159.226.156.*| 热度|

1 王振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