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j368 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工学博士。职务:编辑。目标:科普!

博文

中外科技期刊编辑之思索

已有 10562 次阅读 2011-11-18 14:57 |个人分类:编辑学文章|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编辑, 主编, 期刊研究

中外科技期刊编辑之思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编辑部  郑秀娟

 

和许许多多科技期刊人一样,我也常有一种无奈甚至是抱怨的情结,总是觉着国内的专家学者有创新性的文章不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一流的学术文章都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不支持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只有二流的文章才会给国内的期刊,而且还得是国内的著名期刊,国内一般的期刊也只能刊登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文章,实在是让编辑们“巧媳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中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外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否存在距离?出现问题的原因何在?林林总总的问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一连串的为什么,也总会时时困扰着我。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是不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我们的编辑队伍与编辑理念是不是和国外有差距?中外科技期刊编辑有何不同与相同之处?作者最近收集到一些资料,想从期刊的主编、编辑、编辑的工作方式和编辑理念几个方面进行剖析,或许偏面,或许仅仅是一孔之见,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主编

主编是期刊的灵魂,是期刊的 旗帜,他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总指挥,直接影响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新闻出版总署1995年《关于报刊社长总编(主编)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第八条指出[1]: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是主管、 主办单位的在编人员。必须具备行为端正、道德品质良好等素质。有刑事犯罪记录、违法记录和劣迹表现者,受过重大行政处分者不能担任社长、总编辑(主编)。《期刊主编(副主编)岗位规范》任职条件中第二款专业知识规定: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刊物所涉及的学科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较高水平的造诣,熟悉掌握期刊编辑出版业务知识,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第三款工作能力中指出: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宣传出版的方针、政策,能掌握刊物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通期刊编辑工作,能设计重要栏目,能胜任重要稿件的复审和终审工作,能较好地解决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疑难问题,并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编辑成果[2]。第四款文化水平中规定:具有大本毕业以上学历[2]。第五款工作经历、身体素质规定:主编需要担任副主编职务3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2]

可以看出,中国对于科技期刊主编的要求不能说不够详尽,然而,限于我国主管、主办制度的影响,很多期刊的主编都是主办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或是技术、学术总负责人,既没有从事编辑工作的经验,也往往因为行政事务繁重、科研任务紧张,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管理与过问期刊的事,只是挂名,具体与期刊出版完全由副主编或是执行主编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技期刊主编90%以上是挂名,极少有期刊的主编是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提拨与聘任的。

国外期刊的主编如何?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分工负责,责任明确,没有国内挂名主编的现象,都是一边搞科研,一边审稿、改稿,切实保证刊物的质量[3]。国际上许多重要期刊的主编不仅是活跃在科技前沿的著名科学家,更多的是全职办刊人。当然也有大量专业期刊的主编由科学家兼任,但是兼任并非挂名,他们都是十分乐意并满腔热情地花大量的精力来把握办刊方向,扩大稿源,保证和提高所刊登论文的质量,为办好期刊尽职尽责。

Science》的主编Donald Kennedy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是1972年当选的美国科学院(NAS)院士,曾任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局长,1980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连续达12年。2000年出任《Science》的主编,同时还在美国艺术科学学院、美国公共服务委员会、美国哲学学会和卡内基基金会等多个单位担任重要职位。Kennedy在学术和社会关系上的资源优势,为《Science》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促进了《Science》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Nature 只所以能够得到世界的公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有一个强有力的主编团队。《Nature》设有1个主编和2个执行主编,3人均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并且3人均是全职工作。主编Philip Campbell博士来自英国,负责刊物的编辑内容、管理和长期质量;美国执行主编Linda Miller博士,负责编辑政策、内容质量和与社团间的沟通联系;出版执行主编Maxine Clarke博士,负责服务作者和评审者,管理编辑计划和编辑刊物的不同内容等。他们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样的主编结构使《Nature》在学术经营和出版经营方面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对外交流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对国外期刊的了解,中国的期刊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不再把主编仅仅作为名誉和官位,对期刊主编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国内的几个大刊,主编的人选也开始走向负责任的专家化,并且主编真正地抽出一定时间用心于期刊的工作。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现任总主编朱作言,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Hill-Visiting Professor(1988),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任教授研究员、Faculty Menber(1988-1991)1997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现任国家科委S-863计划纲要建议软课题研究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科组二审专家、组长,杰出青年基金评委,中科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水产养殖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湖北分会副理事长等职。2008年,刚刚担任两刊总主编的朱作言说,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重要责任,我们要像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要求的那样,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奉献给这个事业,和广大科学家一道,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办好科学期刊 [4]一年后,当记者问起做总主编是否会影响做其他工作时,朱作言笑着说:你说反了,做期刊目前是我的主业,你应该问,我做其他的事是否会影响我做期刊。那么我来回答你,我会尽量不让其他的事情来影响我做期刊,期刊现在是我的第一事业。[4]
   
《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的主编裴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现任同济大学校长。曾在《Nature》、《Cell》等发表过重要论文。2005年他继承了创刊主编姚錱院士的事业,接过了刊物国际化发展的旗帜。正是在他的主持和积极支持下,《细胞研究》面向国际不断创新,成为第一个加入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的中国期刊,取得了令国内外期刊界瞩目的进步。

可见,办好一种优质期刊,一定要有一位能够热爱期刊工作、愿意为期刊的发展投入一定精力与时间的科学家来做主编,一方面是期刊的一面旗帜,靠其影响力与权威为期刊引来好的稿源;另一方面,主编也可以把握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发展方向,真正能够让期刊站在科学的最前沿,引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有这样主编的期刊,是不可能办成水平低下的出版物的。要想办出一流的期刊,一定要有富有声誉的科学家当主编。

二、编辑的门槛

中国科技期刊的编辑,可以说是来源广泛,既有从事科研出身的编辑,从事情报工作出身的编辑,也有编辑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此外还有教师出身的编辑。起点不同,能力不同,对期刊的贡献也就不同。在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条例中,没有见到有关编辑门槛的限定,但近年来开始要求编辑应该有资格培训,要有编辑资格证。下面作者从国内外期刊招聘编辑的启示进行分析,从而略知我国期刊与国外期刊对编辑要求的差异。

    Neuron》欲聘一位负责编辑述评和评论性文章的助理编辑。该助理编辑岗位最低要求为一名生物科学的博士,尤其侧重神经科学领域。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或有出版经验的优先考虑;并且要求成功的应聘者还应有语言才能、对细节的洞察力和对传播科学的热情;要求这些才能将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沟通技巧很好地组织起来,同时还需心甘情愿地在一个很小的团队内从事高强度的工作[5]

    NPG(《Nature》系列杂志出版集团)招聘栏目主管编辑时,要求必须是在相关学科背景方面做过3~5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且要在《Nature ,《Science》或《Cell》等杂志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才能录用[5]NPG集团于20071月启动Nature China项目。Nature China是一个突出展现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最好的研究成果的电子网站。在其招聘主管编辑的启示中,要求这位编辑需要有物理学、化学或生命科学的博士学位,并有可以证明的研究成果。虽然具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会优先考虑(不是必需的),但重点会放在经过广泛训练的应聘者身上。这个职位的关键素质,要求能对稿件进行选择、能撰写简练的总结,并能强调出所选文章的科学意义。应聘者必须对中国的研究性协会和团体有很好的了解,英文和普通话流畅。要求应聘者对科学实践和传播都要有热切的兴趣,并且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积极的、外向的人,具备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5]。能够推动Nature China的事业从最初的构思阶段经过开始到未来的发展阶段。

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招聘一名助理编辑,指出该职位的角色职能包括:与编辑组密切合作,编辑评论和展望性文章,管理同行评议过程,加工论文体例并撰写研究热点文章。为了满足这个充满挑战性的职位要求,理想的应聘者需要对《Nature Reviews》系列刊物涉及的生物主题的领域有广泛的兴趣,在细胞生物学和(或)微生物学领域或病毒学领域有经验者,以及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应聘者会优先考虑。其他一些重要的品质要求还包括:优秀的写作和语言沟通能力,对细节的重视及对科技理念传播的献身精神。由于这个职位需要与作者和评审者紧密合作,因此成功的应聘者必须具备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

BMJ》(英国医学杂志)对录用的编辑有一套严格的筛选程序[6]履历初筛→向候选者寄送需编辑的文本(15 )→选出面试者(5 )→测试语法及综合能力→编辑一组文本、校对→录用合格者→内部编辑培训→阅读《BMJ》合订本(8c m)→编辑消息、短篇报道(600)→专人指导编辑科技论文(由医学博士回答专业问题,新老编辑共同讨论文稿的修改及原因)→强化训练→独立编辑。科技编辑还以学者的身份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 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层次和结构, 掌握专业学科前沿状况和发展新动向。通过资深编辑的传、帮、带BMJ 的新编辑培训期已由原来的1年缩至半年。据统计Nature的培训期为2 ~ 6Science的培训期为6个月。各刊学术内容、格式与栏目设置不同新编辑的培训周期也各不相同。

从上述3个实例可看出,国外期刊不仅要求编辑要有专业背景的博士学位,还要具有语言才能,充满热情和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而且聘用后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培训,否则不能单独从事编辑工作。下面再来看国内的情况。

    201192258同城网上看到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的招聘[7],岗位职责包括:(1)负责采编部的日常采稿,对采编稿件进行初审,开发和维护作者资源;(2)负责稿件登记,按照编辑流程完成阶段内相关工作;(3)负责同印刷厂协调,解决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问题;(4)协助杂志广告业务员做好杂志宣传和推广工作;(5)完成部门负责人安排的其他工作。其任职资格:(1)正规临床医学或药学大专以上院校毕业;(2)普通话好,沟通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电话沟通技巧;(3)有志于从事医药杂志行业,具有高度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医学媒体采编工作经验者尤佳;(4)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逻辑严密,工作有条理;(5)能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再如环球中医药杂志编辑部的招聘启示中指出:招聘岗位为中医学术期刊编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职位要求:(1 中医、中药学专业背景;(2)硕士;(3)医学英语写作能力佳;(4)有理想,细致、严谨、责任心强。 特别提示:科研型硕士优先,已发表学术论文者优先[8]

    上面两则启示是国内一般期刊对编辑的要求,虽说不能代表全部,但差不多的期刊可能都处于这种水平,可见和国外一流期刊对编辑的要求相差甚远。再来看国内名刊的情况: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辑部2010-09-19发布的招聘学科编辑信息,应聘者应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等地学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2)写作能力强,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3)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通过CET6;(4)熟练使用各种绘图专业软件,能够进行日常网站维护;(5 能够接受随时出差任务,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9]。该刊在2011-09-09发布的招聘学科编辑信息中,对编辑的描述如下:应聘者应具有地球科学领域硕士或以上学位,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10]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在2011年急聘专职责任编辑时的招聘条件为[11]:(1)具有工科硕士或以上学位,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学科领域: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空间科学、航空、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电工、电机、建筑、工程力学,等等);(2)中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英文通过CET6;(3)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能够进行日常网站维护;(4)善于与人交往,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策划能力;(5)有编辑出版工作经验者优先。

《科学通报》在201163招聘物理学学科编辑时的招聘条件为[12]:(1)具有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光学、高能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有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2)中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英文通过CET6;(3)善于与人交流,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及策划能力,热爱科技期刊编辑工作;(4)年龄一般应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科研背景和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可见,《中国科学》系列期刊对编辑的要求开始向国外期刊靠拢,也要求编辑要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具有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开始注重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抬高编辑的门槛,提高编辑的素质,必将有助于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这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一定水平后的必然趋势。

三、编辑的工作方式

中外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方式上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国外期刊编辑的在职培训与参加学术会议、走出去办刊的工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据郑晓南等[6]的文章叙述,美国编辑出版公司(EEI)出版的出版资源名录中,列出了能提供编辑出版专业设置的55个教育机构,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也列出了32个编辑出版培训机构,而在中国,几乎还没有专门设置的关于科技期刊编辑的培训机构,只是在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处和中国科技大学设有招收在职编辑的硕士学位课程培训,为科技期刊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可见,在编辑培训方面,中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期刊的编辑任务,主要是由期刊编辑部的责任编辑完成的,编委一般是推荐稿件、审稿和管理,讨论期刊的办刊方向与出版主题,不对期刊的文章具体进行学术编辑工作。国外期刊编辑部与编委的主要功能与中国相差很大。编辑部的编辑相当于主编与编委的秘书,辅助主编与编委完成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而真正的文章学术编辑工作,是主编、副主编与编委们完成的,技术工作与格式规范等由技术编辑完成。例如:

美国出版的《Crop Science》, 编委会共78, 设主编1, 编辑1, 技术编辑19, 副编辑53, 责任编辑1人、助理编辑1人、出版主管1人和执行副总裁1人。将技术编辑和副编辑细分为8个不同的学科领域, 作者将不同的学科的文章投给相应学科的技术编辑。另外, 美国作物学会的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负责审阅该刊品种和种质资源介绍类文章, 作者需将此类文章按不同作物分别投向该委员会的18位委员[13]

德国出出版的Theor Appl Genet,编委会共26, 有主编1( 来自德国) , 责任编辑1 ( 来自德国) , 编委24[13]。编委共来自14个国家[13]。可见其编委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期刊刊登出的文章的编辑工作,主要由编委负责完成。

美国出版的Plant Physiology编委会共72, 其中主编1( 来自美国) , 副主编 10( 1人来自法国和1人来自德国外,其余均来自美国) , 特写编辑(Feature Editor 2, 责任编辑(Monitoring Editor59人。编委成员共来自13个国家[12],负责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稿件进行审核与编辑工作。

可见,外国的编辑委员会是涵盖所有对期刊进行加工与处理的人,总负责是主编及副主编,学术负责的人都算是编委或是责任编辑,而副编辑或技术编辑是协助前者完成编辑任务的助手,也就是说,他们的编辑都是科学家或是学科专家,而国内完成这些任务的则是专职的编辑,相当于国外的助理编辑或技术编辑。这种工作方式的巨大差异,势必出现相差甚远的刊出效果。国内期刊要想迎头赶上,编辑委员会的编委们就要对刊出的文章真正起到的作用才行。

四、编辑的理念

    有了得力的主编和强有力的编辑队伍,说明已经具备了办好期刊的物质基础,同时办理理念也是一种期刊能否办得成功的重要要素。国内学术期刊办不火的很大困惑,就是编辑部的办刊理念没有形成。下面以任胜利博士科学网博客中的文章《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做派:GRL案例》为例[14],分析国外期刊的编辑理念。

作为一份研究快报类刊物,《GRL》旨在快速传播地球物理领域具重要突破和广泛意义的短篇研究论文。为提高GRL的地位及服务水平,《GRL》采取3点举措:其一是编辑成员扩展至气候与全球变化、冰冻圈、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编辑人数将增加至13位:大气科学(3),固体地球科学(3),空间科学(2),海洋科学(2),水文与陆面过程(2),冰冻圈(1)。所有编辑成员均具有国际视野,所邀请的审稿人能够遵循《GRL》有关14天内返回细致评审意见的严格要求。其二是发表特邀的综述论文,选题主要涉及近2~3年来的最新进展,篇幅不超过6页,每年发表12篇左右。其三是改进和简化同行评议过程,以提高所发表论文的总体质量。审稿人和作者均应清楚GRL不允许所录用的文章有大的修改,如果稿件需要做中等以上的修改(如补充分析、模拟或其他不能在2周内完成的修改),将被视为不符合《GRL》的要求并退回作者修改后重新投稿。此外,为持续提高期刊的地位和服务,GRL不断提高期刊的学科相关性、影响力及效率。编辑直退稿的增加不仅有助于作者尽早改投他刊,而且减少了同行评议的压力(每年的收稿量为3000~4000篇),以满足快速评审的需要。编辑直退稿件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尤其是那些与《GRL》要求不符的稿件。尽管所退稿件的学术质量较高,但作者应该明白稿件的体例格式要满足PRL能快速出版的要求。

此外,《GRL》致力于广泛宣传所发表的重要文章,大约有10%的论文在《Eos》和《GRL》的网站做亮点评论,所有亮点文章都推荐给媒体。并且,《GRL》的论文经常被各种传媒(包括《Science》,《Nature》等)作为视点和消息报道。此外,《GRL》还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报刊、网站、博客、会议等)推介所发表的重要论文。

从上述描写中可以看出,国外期刊一是刊文要快,二是对发表的文章进行宣传,三是发表后的文章及进推荐给相关的专家、学者。而国内情况如何呢?目前多数期刊表现为发文滞后,对发表过的文章所做工作很少,没有投入大的精力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推介与宣传。这些方面,是需要国内期刊学习与提高的地方。

五、结语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科技期刊起步较晚,因而经验还不够,很多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也需要适合国情,不能一味地向国外学习。主编不是期刊编辑部说了算的事,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指导,一般人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是在现有情况下努力地做好编辑部的工作,尽可能地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办刊之路。但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要看到办刊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时找到自身的差距,看到和国外期刊编辑在工作方式与编辑理念方面的不同,适当地调整自己,不抱怨,不灰心,努力地拓宽办刊思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与学习,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热心于期刊,热心于科学事业,为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出力。

 

     致谢:文章第一部分“主编”中的部分国外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出版股份公司副总编辑兼期刊出版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宏在“第27期中央单位学术类科技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上讲座PPT,他讲座的题目为“一流期刊的发展要素分析”,在此向肖总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新闻出版行业系列培训教材·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

编(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857.

[2]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新闻出版行业系列培训教材·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

编(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873-874.

[3]  肖宏.2000.英国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掠影[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16):419-420.

[4]  朱作言.办好两刊是一种使命.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7/221173.html?id=221173.[2011-10-05]

[5]  肖宏.2008.一流刊物离不开一流的编辑人才[J].科技与出版,(3):19.

[6]  郑晓南,林跃,邹栩.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界教育培训现状与动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894):207-209.

[7]  http://bj.58.com/zpxiezuochuban/5768487579393x.shtml.[2011-09-22]

[8]  http://bj.58.com/zpxiezuochuban/7236744495877x.shtml.[2011-09-22]

[9]  http://www.yingjiesheng.com/job-000-904-932.html.[2011-09-22]

[10]  http://www.scichina.com/new_web_Fa/news.asp?id=1028.[2011-09-22]

[11]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id=356073 .[2011-09-22].

[12]  http://www.scichina.com/new_web_Fa/news.asp?id=998.[2011-09-22]

[13]  程维红,任胜利,刘旭.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

185):134-138157.

[14]  任胜利.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做派:GRL案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id=397861. [2011-09-22]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187-509324.html

上一篇:项羽,我想对你说
下一篇:休眠
收藏 IP: 221.221.23.*| 热度|

15 高建国 马中良 唐常杰 高岩辉 朱志敏 孙学军 李永丹 赵大良 王守业 任胜利 曹凯 曾杰 何学锋 唐久英 姚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