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度论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D Chinese science, China's future; Chinese scientists, Chinese science.

博文

从“田间”、“常凯申”说开去

已有 5319 次阅读 2010-8-2 22:29 |个人分类:Articles on FSD|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 农作制度, 常凯申, 田间, 实地

    每年参加研究生答辩、审阅论文,都会发现英文摘要甚至英文题目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不是Chinglish的问题,而是很明显能看出来很多学生不用心、不下功夫,得过且过,甚至有的学生自己造词。前几年每次答辩时,都要说说这个问题,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但是,每年如此且每况愈下,这几年也就懒得再说。当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等星们的语言成为社会效仿的范本,当被明星化或者“被”权威的“专家”的语言成为学术标杆的时候,对于学生们的“高效率”“创新性”做法,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说是这么说,但在自己的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求甚解的地方,还是觉得有必要从学习态度、方法上予以批评,并纠正其具体错误。

“农作制度”课选用的是英文教材。学生们经常在这些词上犯理解错误: matrix, fieldfarm; stakeholder, player, actor; solution, intervention, change, strategy; 等等。

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只有在真实的scenario下,才能确切领会其真正的含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有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读原著而不是译作的原因。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方法,读原著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field,多数学生理解为田间、田野,但是,我们把从北京或省城到一个县城、一个乡镇或一个村庄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叫做 field work field study,难道这些地方都是庄稼地或原野?当然不是。问题出在学生们都是学农的,很容易把field理解为田间或田野。文科的同学,可能犯这样错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正确的理解是“实地”、“现场”。如果是作物生产技术方面的,field survey甚至可以叫做“生产调查”。

由此想到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常凯申”事件。小心翼翼还会出错,何况不求甚解的想当然的翻译;积一生经验的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讲话做事都要小心谨慎,很难想象我们现在的学术 “才俊”创新频频,难道真的是“无知无畏”吗?

完成高质量的工作,需要规范的程序和体制作保障。定量化的学术,注定是“常凯申”式的学术。因此不能一厢情愿、居高临下、只看文献,不能只在自己的试验田做完试验就下结论并期望推广给所有的农民。正确地理解农民的真实处境需要体会他们的真实scenario。农作制度研发工作,要想做到位,必须到fiel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9907-349491.html

上一篇:乱谈低碳经济 一 包装箱的重复利用
收藏 IP: .*| 热度|

3 任胜利 陈绥阳 唐小卿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