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si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psis

博文

Sepsis在中国危重病人中能掀起N次印度洋海啸?

已有 5692 次阅读 2008-12-10 09:3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 sepsis, 危重病, 印度洋海啸

快近2008年圣诞节了,对200412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饮8.7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死亡人数约20万人)记忆犹新。孰不知,在我们危重病学界每年有N次印度洋海啸事件在重现。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与危重病医学会(SCCM)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席会议中首次明确sepsis及其后续症的定义。Sepsis(脓毒症,又称全身性感染)即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入侵机体感染后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机体免疫功能和凝血纤溶的紊乱、促炎症反应和抗炎症反应间的不平衡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是脓毒症的后续症。

脓毒症已成为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2001Angus教授利用美国国家医院出院病人登记调查系统(NHDS)、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脓毒症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美国每年投入脓毒症的医疗费用高达170亿美元,每年大约有75万人并发脓毒症,21.5万人死于脓毒症及其后续症,意味着每年有1次“脓毒症印度洋海啸事件”席卷美国。Martin进一步对美国1979~200122年期间脓毒症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发现脓毒症发病率逐年增加,男性、非白种人群中发病率高;虽然死亡率下降,但是死亡人数在上升。

我国社会已面临人口老龄化,医院存在着有创操作、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生素等不规范(过度)的问题,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增加,脓毒症是否像印度洋海啸事件一样给我们的生存、经济、医疗资源配置带来重创?我们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关于脓毒症的统一标准,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0412120051130日,选择覆盖全国1/3人口的6个省市的十家大学附属医院外科ICU,调查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现重症脓毒症的发病率为8.68%,与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病率相近;脓毒症的医院死亡率为48.7%;71.7%患者分离到病原微生物,其中43.7%为混合感染、53.8%为分离到革兰阴性菌、 45.9%为革兰阳性菌、22%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和真菌血症);腹腔和肺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年龄大于70岁、合并恶性肿瘤、革兰阳性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入ICU时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受损是影响重症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平均住院和住ICU时间分别为221239)天和7314)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349±11455美元。通过对发生与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症脓毒症病人的配对分析,发现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增加患者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同时,也明显的增高了死亡率。

虽然在中国,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准确计算人群的sepsis发病率死亡率,但是依据前述资料推算,中国每年死于sepsis的人数近100万,这个数字5倍于2002年印度洋海啸的罹难人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9891-50479.html


下一篇:柬埔寨游记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