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海无涯 起棹泛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feizzz

博文

旧文一篇

已有 3361 次阅读 2016-5-13 20:5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叔叔,谢谢你,没有你我今晚会被打死 的”。

     临别时这位16岁的小姑娘的一句话让 我感到寒心,打她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她的 父母。而我,恰好路过。

    我路过她家门口时 ——确切的说不她家,是他们在即将拆除的 棚户区租的廉价房子,很难想象是否经得起 一场大风——她正哭喊着从屋里钻出来,后 面追着的是她的父亲,紧接着是谩骂的母 亲,嘴里不停的喊着“打死她”。只见她父亲脚起脚落,在她倒地后,又朝她背上连踹两脚。这时母亲赶了过来,也狠狠的踢向她,就像殴打一只不知反抗无家可归的狗一样。 她双手抱着头,蜷缩在地上哭喊着。

     晚上11点,我走在窄窄的胡同里,突然看到这一幕,先是好奇,迟疑,看着孩子痛苦挨打的样子,实在是忍无可忍,便上前阻止。 孩子是倔强的,“我不会还手,我要奶奶,我要去找奶奶”。我向前安慰,她坐在地上呜咽着。她的母亲还在骂,因为说的方言,大致意思应该是“不听话,不能要,打死她”之类。父亲也不断的重复着“要她没用,要她没用,要她没用”,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母亲竟然从墙角处捡起来一块砖,整砖,要“砸死她”。

     后来谈话中得知,他们一家来自安徽农村,来北京谋生。家里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二,正在念初三,现在的愿望是能够拿到初中毕业证。她说家里不让她上学,学费都是她自己挣的。从小由奶奶带大,妈妈对她一点也不亲。在她的眼里,妈妈神经有问题,姊妹四个从小就挨打,姊妹四个的头都受到过创击,每次挨打时“头就像要掉下来一样”,家庭充满了暴力。而令她伤心绝望的是今天爸爸也打了她,第一次打她。 她说她的奶奶今年七十九岁,小时候上学都是奶奶送,经常被同学问“你妈妈呢”。现在她奶奶依然带着她们姊妹四个。而父母白天忙打工,很晚才能回来,从没有关心过她们。她让我看了她脸颊上的疤,说弟弟妹妹已经遍体鳞伤了。“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我没有妈妈”。

     我不知道孩子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父母才如此狠心殴打。

     后来从她母亲口中得知,为了让她们住的条件好些,把她们安排到了亚运村附近,由奶奶看管,每天为她们做晚饭,早饭和午饭在学校吃。而她嫌家里的晚饭没有菜,要钱去街上吃,“她去街上吃,另外三个就得饿死在家里”,并且她脾气暴躁,性格乖戾,经常对弟弟妹妹施以拳脚,甚至有时打姐姐。“她是最不听话的一个”。所以把她从亚运村强制搬过来和父母一起住。这天是她锁上门找同学玩,父母晚上回家不得进去。她回来后便 辱骂她的母亲。“经常骂我,街上很多人都在看我们的笑话”,母亲装做听不见不去理睬她。晚上躺在床上嘴里还骂个不停,父亲最终没有克制住,起身打了她,将她打出屋外。 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有钱”,“吃饱就行了还要什么菜”,“姊妹四个都在上学”。

     我听到了作为父母的诸多无奈。父亲在工地上出力,母亲也做钟点工,靠这些微薄的收入去支撑一个大家庭非常艰难,何况在北京。 她理解父亲的辛苦,但和母亲的积怨已深。母亲有家暴的习惯,而她却选择和母亲针锋相对,骂她母亲,甚至对母亲动手。 母亲只是一个经常打她的女人,而她也成为了“最不听话”的孩子,反抗最激烈的孩子,“我们四个从小就遭受着家庭暴力”。 她想上学,想拿到初中毕业证,但她又明白“现在初中毕业了又能做什么”。因为要自己挣学费,所以耽误了初二一学期的课。

     在这片区域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这附近有个垃圾场,每天可以看到拉着各种各样垃圾的车从别处赶来,就是像乡下那种收破烂的地方。 他们在北京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每到傍晚,这里异常热闹,路边上一个接一个的地摊。但是这里的地摊和北京其他地方的地摊不同,这里逛地摊的人群也和那些在霓虹灯下来回穿梭的人大相径庭。 这地摊上都是些穿过的皱巴巴的衣服,使过的被褥、枕头,甚至还有穿过的鞋子一双双的整齐的摆在路灯下。这些都是被那些住着高楼大厦的人们淘汰下来的吧,或许这就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吧。这些逛地摊的人们都是附近工地上的人,他们下了班一身污泥,三五成群的路过地摊,或停下询问价格,或说笑或沉默着走远。这就是他们的夜生活,逛逛二手地摊。等明天天亮又是繁重的一天。 他们用一天的劳累背负着整个家庭的生计。

     这位挨打女生的一家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那晚,她执意要去找奶奶,看她情绪激动,又到午夜,我一路跟着她,聊着她家里的情况,直到一小区门口。 “谢谢你叔叔,我到家了”。 “谢谢你叔叔,没有你我今晚就被打死了”。 看着她瘦小的背影消失在小区的暗夜里,心里无限悲凉。

     后来才知道,那里是她最要好的同学家。 不是她奶奶家。 更不是她家。

                                                                                                  2013.9.21





今天偶然翻见研究生刚入学时写的一篇网易博文,两年多过去了,依然感慨万千。科学网用户大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或相对底层民众更有话语权的群体,若遇见这样境况肯定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奈吧。

故事发生在当年的9月份。11月时,英语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做一个英文讲演,主题自定。我便打算把每天上学路上的见闻当作讲演主题,当时抽了一下午时间拍了些照片,现一并贴于此。

                                     2016.5.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84813-977021.html


收藏 IP: 103.254.70.*|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