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SciHum(教育、科技与人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fq

博文

[转+评]"小二,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已有 3034 次阅读 2013-3-1 15:50 |个人分类:政治与经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态, 节约, 人和自然

读了新华网上生活杂谈,联想起自己以前在这方面的忧虑与感叹。现把相关内容集结一处: 

  [转]生活杂谈:"小二,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20130301 来源: 新华网

  228日,北京天安门笼罩在沙尘之中。 当日,北京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上游内蒙古中部较大范围沙尘也波及北京。 新华社发(何光 摄)

     新华网南京3月1日电(记者 朱旭东)同事去北京出差,纠结于是否要自备口罩。于是很认真地建议:“带水,带空气,收拾一切坛坛罐罐,装满,带走。”因为这时南方的空气,似乎还好一点。

    多少年以前,这种建议显得很滑稽,现在却显得很必要。多少年以后,在外行走的旅人,累了、饿了,找个地方歇歇,最期盼的,估计是吩咐店里的伙计:“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北京的雾霾还没有走干净,沙尘暴又来了。气象台友情提醒做好防护工作,可这无处不在的污染空气,除非能像土行孙般遁地还能不呼吸,才能逍遥,否则,只能“从了它”。

    雾霾、沙尘暴、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已经不是一省一市、一城一地之独特现象。有条件的人家,买了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现代装备,打造一个相对纯净封闭的盒子将自己装了起来。可是,人不能从一个盒子走向另一个盒子,更怕从干净的盒子中走进污染的大气中,那样更经受不了环境的考验,倒不如百炼成钢。

    因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所以即使忍无可忍,也只能忍着、吸着、喝着。

    曾经,空气和水都是干净清白的,并不是乌托邦中才有。而对于每一条生命来说,都不在乎这个P那个P,要的只是正常的生存环境。残酷的现实告诫我们,当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成了奢侈品,GDP们又有何意义?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3/01/c_114848907.htm

 

                   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考

 

   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当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自然环境,是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是危及子孙能否良好生活的大事。无论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地位显赫的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下岗工人,莘莘学子,都不能不要喝水、呼吸空气、享受明丽的阳光吧?那好,每天给你受过或可能受过污染的水喝,每天早晨半死不活的阳光去看和烟雾蒙蒙的空气去呼吸吧(不好的水、空气、阳光没法像垃圾一样搬运到郊区去)。至于慢性疾病的养成,比如呼吸道感染、鼻炎咽喉炎,甚至各种癌症之类,那是一时看不见的东西,跟我们眼前的经济无关,都怨你身体素质不好,免疫力不强所致。都说锻炼能提高免疫力,外面的空气不好,在室内锻炼吧,眼不见心不烦!自欺欺人!

   是不是有人说我在“杞人忧天”呢?我说,该杞人忧天了。近几年有关环境污染事件的报道并不鲜见,而且这类事件对人们生活的恶劣影响也日渐升级。……某些村庄就逐渐开始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100多人死于地下水的污染。看来,我们已到了杞人忧天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了。面对如此恶果,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无论国家、个人,努力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幸福源于良好的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由此引起的心境。这一点对于环境污染重灾区的人们都有深切的体会。设想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冬日清晨烟雾笼罩,夏日热闷的空气中带着难闻的气味,当你看见昔日的小河流变成了臭水沟,沟里淌的不是黑水就是污水,还眼睁睁地看到那污水竟然淌到蔬菜和麦苗地里,你能有好的心境吗?

   当然人们的感觉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也许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吧,在某个城市呆久了,可能也会习惯了空气中的怪味。然而感觉适应是有极限的,否则,如果人们麻木到底,生命就无法存在。感觉是可以对比的,当你到适于人居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后,你才意识到我们的产值(GDP)上去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

   有时连我自己都不得不问,我是不是得了“环境恐怖症”呢?我说,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环境恐怖症才怪!我真想参加什么绿色组织,上街呐喊一番,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不是我们的政府不努力,而是环境问题一旦造就,非一日所能解决,政府也可能一时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解决本身又带有可持续性。既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

    [目前倡导的节约也必须多从保护美好家园的角度来思考。奢侈浪费即意味着更多地生产,更多的生产即意味者对环境、自然资源更多的需要甚至破坏。而我们恰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撑不起这么多人的奢侈浪费。]

     看看以前我们是怎么批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依赖无限制的消费主义。一旦消费走下坡,产能就会过剩,工厂就要关闭,工人就失业。当消费强劲时,产能就能扩充,工厂要扩建,工人需求量增加,各行各业都会兴旺,大家都获利,转而再刺激消费,刺激投资,一直循环下去。……至于消费内容的价值或意义就不是那么重要,有消费就可以。市场上许多强劲的消费品对生活品质或人类文明的意义其实可有可无,甚至毫无意义,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上却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大堆不必存在的商品,却因为有人买而大量制造。这些商品的制造可能要破坏森林或污染河川,……

     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发展的目的和手段,重视消费的内容与人的精神生活。谈论经济也要从政治经济出发,不能只有计量经济学。市场只能是手段,目的则需要政府调控。我想这就是我们不能直接采取资本主义制度而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之原因。

   我不会像经济学家一样谈论经济发展的大道理,只是谈谈心理感受。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如今却相反,寻找一个适于人居的环境、能健康地生活转化成了最高追求,成了自我实现的象征。如今,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谈论才刚刚开始,一些人就开始宏论对环境问题是不是强调的过头了,会不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然而现实情况是,带有污染的生产比环境问题在决策中更具优势,环境问题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除非到了恶性污染致出人命的时候,如淮河边那村庄的癌症频发。

   

     就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观也应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没有放之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皆准的一劳永逸的决策。我们都知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后来违背了它所处的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起到了重要的纠正作用。但是,在发展经济中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顾经济的片面发展;如果企业只顾自己的产值和盈利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地方政府只注重GDP之类的经济指标,那么上述恶性事件迟早是要发生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牺牲的只能是长远的利益和后代的幸福。血的教训向我们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当然,“科学发展观”绝不是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而是在肯定这一决策之上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即使一切都按经济的字眼来解释,那今天的认识应该是,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可以从“经济”一词的词义中得到启示。本来,无论是汉语的“经济”,还是英语中“economy”,都有节约的意思。由此出发,节约——倡导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我们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少生产一些,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对能源的浪费也就少一些。这种呼吁不仅是为了应对电力紧张之类的能源危机,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曾几何时,仅仅为了生产量的不断增长,我们在某些方面也曾鼓励大量的消费。今天,观念应该转变一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某些大城市提出的“家家有小汽车”的目标是否合适,有待环境容量的考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

http://blog.gmw.cn/blog-8378-2693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8262-666247.html

上一篇:早上雾气更浓,但少了化学气味
下一篇:科学臆想:何时能打开大脑中的“临时文件夹”
收藏 IP: 222.134.129.*| 热度|

1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