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行好事 无须问前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xiangyue

博文

关心一下你的心率 精选

已有 53262 次阅读 2011-5-8 22:3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关心一下你的心率

卢湘岳

一、心率

我们感受到脉搏跳动,有点像击鼓一样。其实,心脏在工作时,会出现挤压、扭动。全身的 “含废气血” 汇集到心脏的右半边。心室的心肌收缩时,能将血液挤进血管里。右心室将 “含废气血” 挤进肺部的毛细血管。在肺部,血液释放出废气,同时吸收新鲜的氧气,这样,血液像被洗干净一样。然后,另一个心室(左心室)把新鲜的 “含氧血” 挤进动脉血管,通过千万支大大小小的血管,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心脏时时刻刻都在输送血液,因此,心脏每分钟都在搏动。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率的快慢不能被我们随意操纵。影响心率的因素是:

1) 自主神经调节。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会增快; 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会减慢。

2) 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增快心率。

3) 体温影响。体温升高1℃,每分钟心率将增加12 18次。

正常成人的心率为每分钟55次至每分钟105次。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一般新生儿的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20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少,至青春期时,接近成人的平均水平。儿童的心率较高;老年人的心率较低。 借助于对各人种、各地区居民的抽样调查,统计出成年男子在安静时的平均心率为每分钟72次;成年女子在安静时的平均心率为每分钟78次。

    大多数健康人的心率在一天之中,上下变化可达每分钟40次之多。在人们熟睡之际,心率就大为降低(睡眠中的心跳次数可以低达38/分~50/分)。

一旦心脏的负担加重,心率就会加快,负担越重,心率就越快。

当心脏受损的时候,心脏的搏动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改变。很可惜,我们平时听不到自己心脏的搏动声。即使心脏有了病,尤其是出现 “无症状”的心脏损伤时,尽管心脏在呻吟,人们通常不会察觉,不能及时找医生确诊,常常耽误了治疗。

    人们似乎比较重视体温。然而,人的心率更富于变化、含有更多的人体信息,我们理应重视自己的心率。

二、心率与寿命有关

心率的快慢难道与寿命的长短有关? 请看资料:

1.  心率越慢寿命越长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很快,每分钟可达数百次,但它们的寿命仅13年。相反,大的哺乳动物如鲸,体型很大,心率却慢,每分钟仅20次左右,其寿命可达3040年。科学家们进一步证实,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可发现这一现象。

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哺乳动物(包括原始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基本一样,大约是7.3亿次左右。

每种动物大小虽然不同,但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例大致相同,都是体重的0.5%~0.6%。目前,这些现象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探明,心率由机体能量的消耗速率决定,因此,心率可以作为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指标之一。

2.  心率预测寿命

现代人类与野生哺乳动物(包括原始人类)不同,在相似心率条件下,现代人的寿命远比野生哺乳动物的长,其原因主要是医药保健水平的发展及生活环境的保障。穴居野处的原始人类,寿命也只有二、三十岁。

我国学者吴杰教授曾观察了5360名中国健康成人的静息心率,其范围为51/分~94/分,平均数为67/分。

科学研究表明,成人静息心率在70/分,其平均自然寿命可达80岁 。

现代人的一生中,总的心跳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如果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因此静息心率偏慢的人寿命延长;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人,寿命就会缩短。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静息心率偏快的人,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死亡率也高。

有人专门研究了老年人心率与寿命的关系,他们选择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人,年龄在6570岁,其中男性1407人,女性1134人,长期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在男性,心率大于80/分的人,比心率小于60/分的人,活到85岁的比率,下降了近一半,也就是说,静息心率大于80/分的男人,寿命就容易缩短。这现象在老年女性中却不明显。因此,心率是预测男性寿命的有效指标。

3.  心率放缓,可长寿

有什么办法能使静息心率能保持在60/分左右,从而获得长寿呢?

首先是靠年轻时的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可使心功能得到锻炼,强劲的心脏,每搏“泵”出的血量多,静息心率就减慢。静息心率在每分钟50/分~65/分,是健康心脏的标志,也是长寿的标志。

其次是防止体重过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和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此外,吸烟与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故宜戒烟与限酒。

有些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心率慢了就害怕,其实只要观察一下,自己大力地做一下运动,如果心率马上就大幅度增加,表明这种害怕没有必要。

有研究证实,静息心率快,会大大加速心血管病的进展,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控制过快的静息心率。有时,医生们给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其目的之一就是使心率减慢,保护心脏,减少并控制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大规模临床资料证明,心肌梗死、慢性心衰、高血压病,若正确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死亡率下降30%~44% 。

我们的心跳次数明显受自主神经与体液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激动时心率会加快;神情安宁时心率会减慢。英国科学家公布的研究表明,每天保持愉悦心情的人确实更健康,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风险更低。而女性感觉越快乐,平均心率就越慢。因此,每天保持愉悦心情,可以维护你的健康。

三、瞬间心率

平时,人们是这样测量心率的:把手指放在手腕上或颈侧,看着钟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人是数出半分钟内的脉搏数,然后乘以2,这样就得到了每分钟的心率数。也有人数出6秒钟之内的心跳次数,再乘以10,也可得到每分钟的心率。这样计算出的数值是粗糙的平均心率,而且都是偶数值。这种平均心率难以真实反映心脏搏动的细小变化。

测量出一个心动周期,(例如0.8秒),将心动周期换算成每分钟心跳速率(例如,0.8秒换算后为75/分),这就是“瞬间心率”。瞬间心率可以反映每搏之间心率的变化。例如:第二搏的心率读数是75/分钟,第三搏的读数是87/分钟,第四搏的读数是80/分钟,等等。瞬间心率可以反映出每搏间的变化,因而让我们能实时地了解心脏的跳动情况。

要准确地测量瞬间心率,必须借助于心率计,或者使用带有测量瞬间心率功能的装置。

四、用心率度量人体活动强度

人们在活动时,活动越激烈,心率上升越快。心率是度量活动及运动强度的常规指标。那么,怎样根据心率来度量人体活动及运动的强度呢?

1、最大心率

不同年龄、性别和机能状态下的心率都不相同,心率变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运动时,心跳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当一个人激烈运动到极大限度时,心率会增加到很高的数值,此时的心率叫心率高限值。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统计、调查,得到的人体平均心率高限值为每分钟220次。可是,人的心率高限值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从每分钟220次,逐步依次降低,所以研究者们推荐的心率高限值(最大心率)计算公式是:

最大心率= 220 - 年龄)次/分钟

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叫心搏频率储备,它表示人体活动或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2无氧运动的心率

  当一个人的心率超过最大心率之后,身体中的血液已经不能向内脏和肌肉提供足够的氧气了,这表明身体开始在供氧不够的情况下“燃烧”葡萄糖,进入了无氧运动状态。于是,短时间内就会积聚大量的乳酸盐。在这种心率状况下,即使是强健的运动员,也只能够把这样的运动强度维持3分钟~5分钟。

3、体育锻炼的心率区域

由于心率是度量运动强度的良好指标,因此,专家们为体育锻炼划分出几个心率区域。

首先,计算出你的最大心率,即: (220 - 年龄)次/分钟。

体育活动时,如果你的心率值低于最大心率的一半,就是处在缓和区

如果你的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5%85% ,就是处在有氧运动区

当你的心率值为最大心率的85%100%时,就进入了无氧临界区

在运动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心率的数值处在“缓和区”内。当运动强度再提高之后,身体开始消耗脂肪来向肌肉提供能量。此时的运动强度虽大,却不会令人喘息,运动时感觉较轻松。如果运动强度再加大,心率的数值就上升到了“有氧运动区”。此时身体消耗的能量更多,乳酸盐开始积累,不过积累不多。

 运动强度若再次加大,心率的数值接近最大心率值,于是,身体从有氧运动状态进入了无氧状态,乳酸大量积累,氧显得缺乏,呼吸沉重、肌肉疲劳甚至疼痛。

建议你在运动时,既不要让心率老是停留在缓和区,也不要进入无氧临界区,而是进行通常所说的“有氧运动”,就是: 将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5%的范围内。这样的运动量是最为有效的。

4、监测锻炼是否过度

运动后,先测定你仰面躺卧时的瞬间心率,然后测定你起身直立时一分钟之内的瞬间心率变化,如果瞬间心率值在持续上升,则表明运动过度了,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为,直立过程的瞬间心率反应,既反映了血浆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的变化。当运动过度时,即使停止了运动,受损的肌体仍然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迫使心脏加快跳动,从而导致瞬间心率值持续上升。

五、心率变化的预警作用

1. 心率变化可提示心脏性猝死风险

法国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健康人在安静和剧烈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可揭示其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进行这项研究的法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对5700多名1967年至1972年间年龄为42岁到53岁的男子的心率记录进行了分析,并在其后23年做了跟踪调查,据此总结出了与心脏性猝死风险有关的运动及运动结束后心率变化的特定模式。研究人员说,被调查者中,安静休息时心率超过每分钟75次,或者剧烈运动时,心率增高幅度在每分钟89次以下的男子,其未来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为正常水平的4倍。在剧烈运动后1分钟内心率下降幅度不到每分钟25次的被调查者,其未来心脏性猝死风险为正常水平的2倍。  

所以,你得注意自己的心率:

1)安静休息时的心率是否超过每分钟75次?

2)在剧烈运动时,心率增高幅度是否在每分钟89次以下?

3) 在完成剧烈运动之后,1分钟内瞬间心率的下降幅度,是不是不到每分钟25次?

如果是,那么,你可能面临着几率比较高的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换言之.一颗好心脏的心率,应当是:平时跳得慢,负重能快速上升,除重后能快速恢复。

2. 基础心率增高表明身体状况变差

 在早上刚醒来的时候,先用瞬间心率计测出你的心率,然后再起床。这样测得的瞬间心率就是你的基础心率值。

一个人的基础心率值每天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有一天,你的基础心率增加10次以上了,就表明你的身体情况正在开始变差了。因为,心脏对感冒、睡眠不好、精神紧张、身体脱水、营养欠佳、体内积累有害物质……等等状况很敏感。

驾驶员或从事高危工作的人员,每天检测一次基础心率,是有助于减少事故几率的。其实,工作繁忙的人,每天检测基础心率,可及早预防过劳死或猝死。

3. 通过心率变化来评估健康风险

通过瞬间心率变化的检测,能够评估你未来10年内由于各种身体原因引发死亡或病残的风险,不只是心脏病或动脉老化。

下面介绍一种用测量心跳复原时间的方法来评估自己的健康风险:

先要做最激烈的运动,也就是运动时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值的80%以上【最大心率值 = 220-年龄)次/分钟】。

然后停止运动,立即记录自己的瞬间心率。

接着,安静地休息2分钟,之后马上再测瞬间心率。

如果心跳次数比刚停止运动时减少了66次或更多,那么你的生理年龄可能比年历上算出的岁数至少年轻5岁。

如果停止运动,安静地休息2分钟之后测出的瞬间心率,不比刚停止运动时的心率少,就提示您面临着较高的健康风险,建议您尽快去找医生。

4. 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瞬间心率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

瞬间心率随时间的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心脏对不同生理状况作出的反应。年青、强健的心脏,安静时的心率不是恒定的,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高;老化的心脏,安静时的心率较为稳定,表现为心率变异性低。

对瞬间心率变化进行的谱分析发现,心率变异性大体包括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其中,高频成分反映了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而低频成分同高频成分的比值则反映了交感神经的活动。

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应用:

1  心率变异性降低,是心脏病人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提示意义。

2  目前已公认,心率变异性是判断糖尿病病人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最准确、最敏感的指标,其价值已大大超过既往使用的瓦氏试验(Valsalva)、直立试验及深呼吸试验等。

3  对瞬间心率变化进行的谱分析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的比值,在静息状态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焦虑症患者存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功能亢进。

六、关注心率

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关心”这个词理解成关注心脏、关注心率。

依据心率,我们可以有理由预估一个人的寿命。控制心率,我们有可能延长生命。保持愉悦的心情,可以降低心率,从而长寿。你的戒烟、限酒有无效果?心率的变化可以告诉你。你的运动量有多大?测量心率就能知晓。剧烈运动是否过度了?心率能反映出来。身体状况变差的警报,是心率首先发出的。检测基础心率,能够预防过劳死或猝死,甚至可以减少操作事故发生的几率。你近几年内,有无健康风险?心率的变化可以提示你。你的那位患糖尿病的朋友,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受到了损害?分析他的心率变化就可以知道。…‥‥ 总而言之,心率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多得多。

因此,关心一下你的心率吧!

【声明】 1. 这篇科普博文除行文组织以及议论文字外,所有数据和结论都不是

本人原创。

     2. 本文中提及的数据和结论都各有其作者,但在这篇科普博文中没能

一一罗列各作者,然而这并不妨碍本人对各位作者的敬佩与感谢。

如若原作者对本文的引用有异议,本人将在博客中致歉,且立即删

除引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575-442028.html

上一篇:被误解千年的《枫桥夜泊》
下一篇:细胞内水中质子的弛豫时间
收藏 IP: 58.41.146.*| 热度|

24 吉宗祥 徐耀 郭桅 唐常杰 孙正平 王桂颖 宋保业 逄焕东 刘颖彪 杨远帆 孙平 张玉秀 孙永昌 张焱 刘洪 李健 葛维亚 霍天满 head113 dreamworld wliming gw0205 三面环山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