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guangh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博文

让美国科学家困惑的东非大裂谷成因 精选

已有 25877 次阅读 2014-7-12 12:39 |个人分类:大陆漂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让美国科学家困惑的东非大裂谷成因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great African rift valley that confuse American scientists

(本文是2014年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邀请报告部分内容)

梁光河

2014-7-12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新生代才形成的裂谷,而且还正在形成中(图1)。其成因机制一直是困惑全世界地质学界的一个大问题。

1 东非正在形成大裂谷(据百度图片修编)

按照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假说,非洲板块四面都有洋中脊四面受压(图2),应该是处于挤压环境并产生逆冲断层,为什么会裂解出红海和东非裂谷?这是涨性环境下才可能发生的事情啊?因此海底扩张对此难以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2 按照海底扩张假说非洲板块的受力状态(据百度图片修编)

地学界还有另外一个假说,那就是地幔柱假说,难道真的是地幔柱成因?美国政府最近投资五百多万美元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研究(项目名称SAFARI),参与该研究的美籍华人科学家高尚行教授最近(2014623日)被邀请回国给我们做了一个精彩学术报告(展示了原始资料),题目是:SAFARI-Seismic Array for African Rift Initiation。他们通过实施一条横贯非洲南北长达约7000公里的地震接收函数剖面的研究表明:非洲大裂谷之下不存在上地幔异常,因此非洲裂谷的成因与地幔柱无关。这使得美国科学家倍感困惑。

3 美国SAFARI项目初步结果(据高尚行2014报告)

根据新的大陆漂移模型,这里作者对东非裂谷和红海的成因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大陆板块漂移过后,会在其后方刮出一片深海并形成深海沉积物。因此根据这些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就可以判断大陆板块当前的受力方向,其受力方向应该垂直于沉积物厚度分布的走向。据此作者给出如图4的非洲大陆板块受力模型(注意这里的非洲大陆板块与传统的非洲板块不是一个概念,它不包括海洋部分)。将此受力模型放到地形地貌图上,可以得到图5的结果。根据此受力模型,非洲板块当前总体应该处于向北漂移中,同时伴随着右旋。刚果盆地起到一个总旋转轴的作用。我们知道刚果盆地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盆地,其面积达337km2(相比而言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面积才53km2)。因此其像一个钉子一样插入很深(原理见大陆板块的标准形状)。

印度板块受到北西向的推力(左旋北漂中的印度板块),该力传递到伊朗高原转换成近西向,对阿拉伯板块(相对刚性)形成一个巨大推力(图5),非洲板块的北西缘(红海的最西北角的苏伊士运河附近)作为一个支点,类似跷跷板,使得阿拉伯板块东部受到北向拉力,由此产生了红海裂谷(当然红海裂谷的形成还有一个前奏,那就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曾经发生碰撞,使得阿拉伯板块东缘呈现锯齿状,这个碰撞使得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产生一个初始裂痕,这种碰撞可以得到地球物理的佐证,具体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811580.html)。东非其他大裂谷正是在该作用力复合其他作用力下综合形成的。这里要考虑到非洲的几个相对刚性的克拉通地块。

4 根据全球海洋和边缘海沉积物分布给出的非洲板块的受力模型

5非洲板块的受力模型

事实上现代GPS测量结果证实存在这种运动特征(图6),那就是阿拉伯板块东部向北运动速度快,西部向北运动速度慢,符合跷跷板的运动模式。

注意从表面看,非洲整体受力模型仍然是三面受力,好像仍然处在受压环境中。但其实不然,该受力模型与传统的海底扩张模型存在两个本质不同,第一,非洲大陆板块在漂移中存在旋转;第二,板块受力其实是由于在大陆板块底部因热力不平衡而产生向前向上的推力,这个力不是在浅部施加给大陆板块的,因此上地壳部分并不会表现出整体受压。

6 青藏高原和阿拉伯板块区域现代GPS测量结果(据胡植慶等,2014修编)

结论: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假说并不能合乎逻辑地解释东非裂谷和红海的成因机制,但新的大陆漂移假说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附:新大陆漂移模型

阅读下面链接中的文章也许会改变您很多看法:

探密地球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811087.html

上一篇:近期在印度洋的两大惊人发现
下一篇:地球物理证据显示非洲板块在旋转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21 王军军 齐国臣 高敏 黄永义 周少祥 张江敏 叶剑 彭渤 彭真明 麻庭光 鲍博 李宇斌 陈敬朴 张强 刘晓锋 周朝宪 高建国 huazai2068 shenlu Vetaren11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IP: 184.160.110.*   | 赞 +1 [7]Majorite   2014-7-13 13:30
接受函数方法对热异常是否不敏感?泊松比高些是否可能?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也有可能。
回复  嵇教授,所有地震方法对热异常都不敏感,您说的没错,这种热异常应该反映在波松比上,但就我所知,基于地震波的速度反演精度达不到地质学家预期的目的。就像基于天然地震的层析成像结果一样。在我们真正搞地震专业人员眼里是很可笑一件事。那种方法问题太多,对同一数据不同人会做出差异巨大的结果。这个东西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游戏,其反演结果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也就是说你想要一个什么结果,只要给它一个初始模型就可以了。
2014-7-13 21:3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1.122.124.*   | 赞 +1 [6]孔鹏洲   2014-7-13 11:45
中国人有研究这个的么?还是只局限于国内研究?
回复  中国人当然有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但遗憾的是没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2014-7-13 21:2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1.183.148.*   | 赞 +1 [5]张能立   2014-7-13 07:26
“热战”(Hot War)正在进行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810633.html,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IP: 58.48.110.*   | 赞 +1 [4]郭晓南   2014-7-12 20:51
是不是我们把问题复杂化了?之前的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也很容易理解。现在我们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你说的这个问题,还有现在提出的大陆动力学等等。可不可以这样想,板块构造还是主体,至于一些不符合的东西,都是板块构造细节方面的东西没有考虑进取。并且我还感觉地球表层的很多构造现象,说不定就是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东南亚的板块逃逸现象,实验就可以模拟出来。可能是我们对于一些假说,或者是我们进行实验的一些参数估计不是很到位(一些东西我们不能去固定下来),比如我们说洋中脊岩浆上涌,这种推力是板块运移,但是当该板块去碰撞到另一板块时,是否会停止?这种力是否足够强大到使其俯冲?很多都好像在猜测,实验模拟真的很重要。。。
回复  大陆漂移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百年前魏格纳提出的时候就认为大陆板块是自己会漂移的,只是他给出的驱动力有问题,人们为了解决驱动力问题才提出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太多的事实说明后两个假说问题太多应该不成立,魏格纳是对的,只是驱动力有问题
2014-7-12 21:1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58.52.161.*   | 赞 +1 [3]文峰   2014-7-12 20:47
外星人吸收太平洋物质造月形成的。
IP: 60.241.60.*   | 赞 +1 [2]彭渤   2014-7-12 20:08
不光是东非大裂谷让他们困惑,华北平原也让他们为难;不光美国地质学家会困惑,所有板块的追捧者也会难以自圆其说。请你站在更高的高度,提出新的理论。
回复  谢彭教授,正在努力中
2014-7-12 20:2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7.22.76.*   | 赞 +1 [1]黄永义   2014-7-12 15:25
地质仍处在不停运动和变化之中。
回复  是的,地球的运动没有停止,是持续的。
2014-7-12 15:2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1/1 | 总计:7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6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