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已有 616 次阅读 2024-5-5 18: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想具有灵魂,具有演化的属性。只要是思想,就会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求生存,求进化。

与古人的思想对话,一定要有如下的对话原则:

首先,不能苛求古人。古人并不笨,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一定有其社会和自然环境基础。其次,要认识到开篇就提及的变化属性。不能用单纯用现今已经进化过的思想,与古籍记录的较为纯粹古人思想进行直接对比。最后一个也很重要,任何一种思想都有正反两反面的作用。

与早期释迦摩尼的原始佛教内容和形式相比,中国佛教的禅宗和净土宗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以禅宗为例,由于其抛弃了复杂的修佛形式,并提倡僧众开荒种地,非常务实,使得在中国几个朝代灭佛运动中,可以继续延存发展。在现代社会,佛教又赋予了众佛具体的人间职能。比如,送子观音菩萨、弥勒佛笑口常开的快乐等等。这就使得佛教世俗化与功能化,反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毕竟,科技再高,人的心灵还是需要藉慰。

道法与道教也是如此。老子的道法是治国南邦的大智慧。黄老之治,在汉朝初期,与百姓无争,无为治理取得了效果。但是,在后来的思想斗争中退出,以道教的形式出现,亦是给各家仙人各种职能,比如赵公明这位财神爷。对于大众来说,前脚去求佛求子,后脚去求神求财,然后再去求文曲星求高考,毫不矛盾。

周王朝是成功的,其分封制度保证了其将近八百多年的基业。这种分封制度是在通讯不发达的社会最为完善的制度。《左转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见,在没有大规模修建长城之前,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去抵抗周边的少数民族,保证核心周王朝的安全。同时,这种分封可以有效地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与思想交流。其中的一个有效的形式就是礼乐制度,用来区分贵族等级。而人类思维中特别吃这一套。我有,你没有,就显得我的尊贵和被重视。

周朝灭亡的原因也正是这种分封制度。当生产力逐渐增加,藩属国的实力逐渐加强,并可以和周朝抗衡时,这种制度也就基本走到了头。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周朝不及时消藩?不及时改换国策?

这个和之前讨论的大型公司突然倒塌的道理几乎一致。对于国家这种最高级别的整体革新,牵一发而动全身。周王朝靠的就是威望和森严的礼乐制度。如果周王朝自己主动求变,估计其倒塌得会更快,这就如同诺基亚的手机和柯达胶卷在当时遇到的问题一样。是当事人不聪明吗?非也,是不能为也。

商朝的分封制度造成藩国实力逐渐强大。这个问题在秦王朝得到解决,地方官员不会世袭,就不会进行个人财富积累。这个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情形被转变,儒家遭到重创。

儒家和法家与道家一样,都是那个时代寻求治理国家的大智慧。战国时代,以兵为贵,提升生产力和战斗力是两件法宝。秦国以法家治国,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赢过了最后的统一。而儒家和道家,虽然也光辉灿烂,但是在战乱年代,并不是最理想的治国之道。

秦国的缺憾在于,一统天下之后,没有及时全面改进国策,快速告别历史舞台。汉王朝早起利用道家无为思想,修生养息。随后,如何治国,再一次摆到了国家统治者面前。这一次,他们采取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仔细分析一下,那么多思想流派,为什么非要采用儒家思想?而且在之后至今,一直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都是举重若轻的思想根基?

在治理体系中,我们可以分为天-地-国家-人四层治理结构。道法讲究的天之大道,天人合一。这里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对于天地和国家的关系来说,就是无为而治,不与民争利。这种政策适合于休养生息的阶段,而且在汉朝早期是成功的。但是,道法并没有涉及人与国家,尤其是人的修行这个层面。社会在生产力发展后,如何持续稳定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其自然之法就可以实现的。

对于人而言,又可以氛围三个深层次:属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人组成的社会关系、人之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佛法更加涉及人的内心世界,虽然也思考宏观的世界规律,发现了色空的转化关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让个人归于平静,与世无争。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来说并无不好,真的信佛,有修为,也会求得平安。但是,这种思想作为国测,很难去摆平社会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同时思考了天-地-国家-人四层治理结构,是那个时代最具有活力和先进的思维体系。

首先,儒家注重天人感应。这种天人合一与道家不同。在儒家这里,天是人格化的天,与地上人的情感相呼应。这加强了人与天道的交流,让天道为人服务,不让管理者无为,而是有为。在这一点上,绝对是积极的,主动的。

其次,儒家注重大一统。这一点,对于中国的后续发展太重要了。春秋战国的小国纷争,几百年的动乱,在汉朝的统治者眼中还历历在目。统一的中国,结束内耗,对于增强国力,延续中华文明至关重要。在后续多个历史关头,大统一成了天下第一大功德,深深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正是因为这种大统一的思想,在中国在漫长的两千年演化中,一直把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社会发展,才有更多的财富去滋养文化。唐诗宋词等等,对于人类文明而言,也是文化顶峰制作。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绝无可能让文明中的文化这么璀璨,思维达到至高的境界。

对于农耕时代,生产力发展相对缓慢。开垦更多的土地,社会结构稳定,提升国力,才是国家之的上上策。

如何让社会更稳定?

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以仁爱礼智信,强化道德约束,来同时约束百姓与君王。在封建时代,这是一个先进的思想,事实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这一套思想特别适合治理。乃至于后续多次游牧民族入侵,在思想上,无一不向中华文明靠拢,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一个大熔炉。想这么一个大国家稳定和发展,必须放弃游牧民族的治理思想。

在那个时代,思想统一何其重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统一思想,就不会有国家和民族的存在。这个统一思想的重要性,往往要高于其科学性。比如,西方的基督教,有多少人真正信上帝的存在?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某种思想作为纽带,把大家衔接起来,才能形成社会整体共识,才能发展。

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治国理论。目的是为了治理国家和社会。个人在稳定的社会总,同时求得自身的公明,与社会同频共振。

儒家思想有没有弊端?

当然有。董仲舒的时代与现代的时代已经截然不同。刻舟求剑,不去迎合时代发展,去批评古人那个时代的思想,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无作为。

三纲五常在先到社会的伦理中已经有些格格不入。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当然要保持,但是不能唯。父母的经验未必真正能应对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必须保持两个平衡。

其一,在国家层面上,一定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保障国家和民族不分裂的重要前提条件。这个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其次,在个人和小团体层面上,一定要有相对的自由思维,进行创新,来应对时代的快速发展。

我们遇到的社会复杂度,远比董仲舒时代要复杂几个数量级。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信息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与便捷性。可以说,现代的社会为新型的社会思想体系创作了条件。

在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的挑战下,传统的儒家思想一定会发生变革。大统一思想等先进的思维一定要保持。思想不能断代,那样会割裂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关系,造成的思想混乱,不堪设想。但是一些与时代不符合的内容也需要革新。

我坚信,中华文明是一个大熔炉,几千年来一直在起作用。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在几千年的延续性和变革性之间取得平衡。明朝时期,已经凸显思想变革的前兆。但是,清政府的建立确实打破了这个进程。清王朝花了很长时间来融入与消化中华文明的精髓,但是不幸的是,恰逢西方科学与工业革命,很短时间就超越了时代,尤其是封建时代。

我们建立的科学社会时间并不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如此,依托中华文明的血脉,我们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快速腾飞。儒家文化看似隐忍,人民吃苦耐劳,但是在关键时刻爆发的生命力让人感叹。中华文明具有内敛的创新韧性,我相信我们的文明会一直延续下去,在天-地-国家-人四层结构治理上,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灿烂。 

微信图片_20240505180343.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2750.html

上一篇:天道与人道
下一篇:世界认知演化的逻辑分析
收藏 IP: 116.6.234.*| 热度|

4 郑永军 尤明庆 王从彦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