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和公司需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对于公司而言,战略领军人才一将难求,不用多,一两个就可能让一个公司蓬勃发展,甚至起死回生。比如乔布斯之于苹果、马斯克之于SpaceX等。对于大学而言,一个好校长就可以为大学注入灵魂,奠定其发展的基础与历史走向,比如蔡元培之于北大。
在传统思维中,大学主要用于知识生产与传递,以及社会所需人才培养。而公司主要是产品(实体和非实体)的产生与销售,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管理层面,公司和大学有可比拟之处,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甚至借鉴了公司的很多优秀思路。但是,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实体,其战略方向、运行模式、文化诉求等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模式也会有显著不同。
在我看来,大学和公司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生存时间和历史,换句话说,就是其“生命”稳定性。我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这种观念基于目前人类平均寿命。如果把寿命延长一倍,比如到达140-160岁,人类的道德体系与发展体系就会立即随之改变调,人的追求会和人际关系也会重新定位。到那个时候,60岁的人还会被称之为年轻人。可见不同的寿命周期对应于不同的发展策略。
整体而言,大学目前仍然是一个长寿单位,只要保持着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能,就能生存于大学生态圈。当然,如果想成为知名大学,那还需要努力拼搏。
纵观全球,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大学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大学丰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自己独有的内在文化特征。一个大学建立起来,慢慢就会有了自己的诉求,也就是保持其“大学特征”的文化诉求,这一点不会以强势外界环境压迫而改变,改变的只是大学与外部环境之间如何协调的策略。
大学最本质的精神内涵是追求真理,并成为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文化保护圈。这些精神扎根于大学的图书馆以及大学的师生脑海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大学的初衷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使得大学的人才天然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思考问题也会看得长远,选择的主攻课题也需要有一定的延续度,而不只是紧跟热点。大学需要一批可以做冷板凳的人才,刻苦攻坚。当然,在执行层面,如何鉴别出滥竽充数的人,是另外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公司则需要紧跟时代热点,及时调整方向,否则就会有大厦即刻倾倒的危险。比如早期的胶卷公司,战略定位失误,很快就被手机的照相功能打败。
在考核方面,为了维持大学的独立精神与深入挖掘科学课题,大学的tenure-track制度起到了一种良好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在获得长聘位置之后,会有更多的精力思考战略科学问题。在公司里,一般情况下,很少有长聘这个概念。公司尽量不会积攒所谓的有权威的老员工,无论是新东方还是阿里巴巴最终的结果都是如此。在公司里,老专家的思想权威往往会和新生环境有冲入,跟不上时代,耽误公司战略发展。这一点和法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表现如出一辙。法国在一战打败了德国。结果在二战时,依靠一战时的经验,一批老将军最终让法国输得一败涂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公司在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方面的功能开始部分重叠。比如,公司也开始成为与市场增值直接相关的新知识发源地,比如Intel和华为。而大学也在“知识创造社会价值”方面产生了兴趣。在人才需求方面,相应地也会产生部分重叠。大型公司开始办研究院,培养一批能够有战略科学眼光和思维的实用科学家。在大学里,为了助力产学研,甚至会出现产学研教授这种新类型。但是,从在整体上,大学的长期规划功能和公司的短期利益诉求本质决定了其人才战略规划,二者目前并不能完全替代。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学与公司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比如人才智力增值、人才团队的合力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的绩效考核等等。大学可以部分借鉴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除了保持大学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外,也希望在短期内,通过爆发式的快速发展,提升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这会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的注入,有助于大学的良性发展。毕竟,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类似于生命有机体,活着并不是全部,实现其更大的社会意义是其内在的冲动。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避免进入公司的快速营利思维。这样,大学有可能会变得浮躁,缺乏了长远的发展规划。有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
在我脑海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观念就是,无论大学再怎么借鉴公司的管理制度,大学毕竟不是公司。大学的人才要有大学的气质,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才能培养具有同样资质的新人才。如果为了促进发展,使得大学人才浮躁,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初心和气质,从长远来看,大学会得不偿失。
在大学里,要有一些慢悠悠的生活气息,要有技术与文化的有机碰撞,要有一些格调和雅致。大学不能成为创造知识的机器,不能让人才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大学的人才是天上的群星,颗颗闪耀。他们可以组成方阵,可以按团队形成较为稳定的星座。公司的人才是天上飞翔的群鸟,要随着天气环境变化而随时改变阵型。大学的人才允许科研体系不合群,有自己的特色。而公司里的人才大部分情况下要符合公司发展,在关键时候,战略调整,整体部门的人才可以被弃之。
我现在不能确定的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新生活模式的出现,比如元宇宙,将来传统的大学和公司模式都会受到挑战。两个端元模式往往会进一步融合。这也是我预期的一种发展。在新的技术影响下,不只是大学和公司,其他一些看似稳定的文化结构,都会有类似的冲击。
我能确定的是,我们现在刚好处于这场伟大变革之始,至少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来享受大学的稳定性以及大学教授拥有的那一份从容。以大学和公司为代表的人类文化模式走向何方,会始终是一个前沿话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