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信息与知识演化:封装的后果 精选

已有 4792 次阅读 2021-6-24 17:4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最近我比较喜欢讨论这种大的概念。细一想,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行为。这就像远景素描,随手画一个V,下面加一道横,我说,这是一只飞翔的大雁,看起来也蛮像。其实,真要是画这只大雁的细节,画出这只大雁灵动的眼睛和随风飘动的羽毛,功力还差很远。

今天被我盯上的是文化之前的重要概念信息与知识。

生命和自然界交换能量,对外界产生反应,需要信息交流。就如同计算机,什么事情都要从0-1开始构建,会极大浪费资源,降低效率。生命体也是如此,用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的目标。其中涉及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信息封装。

凌乱的信息叫做随机噪音,当按照一定的模式把信息组织封装起来,去伪存真,下次就可以按照一个信息团的模式来处理,就会大大地缩减处理流程。低等动物把一些重要信息封装在DNA里,一出生就能对外界做出正确的反应。这种功能,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才能实现,具体过程,科学家也无法全面知道。DNA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用来形成稳定的遗传结构和基本的生存功能。对于高级动物,这种信息就不够了。于是,它们开发出大脑,对身边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一些有规律的信息被封装总结下来,形成经验,传给下一代。这种被封装的有规律的信息可以称之为知识。

人类拥有知识,动物也拥有知识,可以隔代相传。但是,大部分动物只限于此。而人类突破了这个极限。在能有效用文字记录知识前,人类通过复杂的语言创建了复杂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的传递可以跨越很多代,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知识包含的信息会失真。当文字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大为改观。知识信息的保真度可以跨越几千年。我们现在都可以阅读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著作,这是信息记录的功劳。

信息记录催生了知识的体系化和固定化,成为文化的基础。同时,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又带动了新知识内容的扩容,使得人类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量极具增大,知识体系暴增。新一轮的知识封装势在必行,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计算机程序,我们已经从0-1时代,发展为高级语言的时代,并进一步封装成模块,简单调用几个语句,就可以实现几十年前高级程序员才能实现的功能。利用手机上的APP,初中生也可以做出相当专业的音乐,这在以前无法想象。再比如,老人们只要按一下智能手机上的按钮,就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事情,人不用需要了解手机内部的结构。这些都是封装的好处,知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大增。

按照以上的分析,知识封装有利于社会减少知识传承与交流的成本,对人类社会发展一定是完全正面的。

此处先打住,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知识封装肯定不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知识封装就像建造摩天大厦,最初的0-1就决定了地基,以及大厦所能达到的高度。如果地基没打好,对建设中的大厦会有灾难性的影响。人类知识的封装,从目前看来,没有止境,这就对于底层的知识体系要求非常重要。但是,不幸的是,人类无法保障最初封装的知识结构就完全合理,无限满足将来发展的需求,这对将来发展是致命威胁。

我们还可以以大学为例子。大学被设计之初就确立了大学有传承知识的功能,随着发展,出现了创造知识的新构架。大学生们在学校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过程非常漫长,但是在目前的时代,还没有任何其他机构能够完全挑战大学的这种对人才培养的垄断。

可是,随着知识封装的进行,在社会需求方面,以前的智慧行为,现在可能就变成了体力行为。不需要经过大学的高级培养,一样能利用封装好的知识模块和设备,实现高级工作。换句话说,这有点像机器人,或者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培养人才就会提出巨大的挑战。大学就不需要培养那么多的人才,只要会利用封装好的知识模块即可。

知识被大规模封装后,必定会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相应的社会文化也会随之被影响。

人类要发展,靠封装知识可以实现效率和一定的创新,但是要想完成全面创新,知道底层知识的人才还是需要的。这就会重新造成一种知识垄断现象。少部分人掌握了技术底层核心,大部分只知道技术应用。这种知识不对等,可能是将来社会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现象。科学技术人员会分为一级技术封装体系,二级技术封装体系,就像一个金字塔。

可见,将来的社会将要出现很多新的不对等,掌握底层技术,是不变应万变的王道,只是学习起来会很辛苦。好在基因技术会延长人类的寿命。

学习永远在路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292579.html

上一篇:文化与文明
下一篇:将来的大学
收藏 IP: 14.150.171.*| 热度|

7 余国志 许培扬 武夷山 黄永义 杜占池 张学文 冯圣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