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科普、科幻和伪科学 精选

已有 6965 次阅读 2016-2-17 13:11 |个人分类:理解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看我这博文的题目就会遭到吐槽。怎么这三个东西能放在一起谈呢?但我今天还就想谈一下。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一部《科普法》,其他国家都没有。这的确是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科普法》的出台有具体的意识形态背景。而且我们还制定了许多关于普及科学知识的渠道。出版了《科普研究》这么具有“研究”性质的刊物。有科普研究所、科普出版社等,多少年来,我们都是将科普真当成一项事业认真对待。但科普的效果如何呢?在我看来,并没有多大效果。倒是烧香拜佛的越来越多。烧香拜佛肯定不是科学。而是“封建迷信”,正好是科学普及要反对的。但普通老百姓为什么就去烧香拜佛,而不遵纪守法呢?这就要对我国的科普政策作出反思。科普专家很多,我估计他们一定反思得很深刻。为了科普而科普,这就必然让科普走样。近现代科学是舶来品,也就一百多年的时光,要在普罗大众中进行普及,没有科学家参与,而只是靠那些科普作家和研究者去弄,肯定要变味走样。还有一点,我国似乎缺少一种所谓的“科学传播”的精神。科普是个很传统的词汇,一下子就让人联系到原苏联时代。然而“科学传播”的概念又那么前卫,让许多人无法接受。这就造成这项事业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境地。因此也就很难搞得好。


科幻,就是科幻小说的简称,通常是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这三要素结合在一起。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将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通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自从出了个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的《三体》后,一下子火了起来,言必谈科幻。当然,人不可能没有幻想。中国人的幻想与外国人的幻想还不那么一样。中国人幻想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大年初一花那么多钱跑到雍和宫烧第一注高香?不就是幻想嘛。他们想什么?想科学?我并不认为如此。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那种虔诚。让我感到,他们的幻想是现实的。升官、发财、子女升学、消灾避祸诸如此类。看着寺庙中挂的各种许愿牌就可以看出我国的成年人在幻想些什么了。成年人的行为影响到孩子。从小就让他们放弃幻想,面对现实。现在虽然已经开始对科幻小说这种小说有了重视。但作为现实的中国人而言,用幻想的形式,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自从计算机游戏出来后,一部分科幻的形式改变了。将科幻小说变成了计算机游戏这种互动的形式。按理说,应该是好事情。但在中国这个现实过于严峻的国家来说,计算机游戏等同于洪水猛兽。家长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还谈什么科学幻想。不能不说这是又一种形式的悲剧。


最后谈一个更令人讨厌的话题,那就是“伪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从字面意义讲,必然是科学的对立面。那么科学是什么?按照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话来说,科学是可以证伪的,即科学是可错的。根据波普尔的话继续推理,伪科学就是不可证伪的,不是可错的。按照库恩的话说,科学就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库恩称之为范式,在这个范式里工作的就是科学家。而他们从事的活动就是科学的。反之就不是主流。正是这些遭到排斥的东西,很多都被列入伪科学的范畴。然而,当年有许多被斥之为伪科学的东西,经过若干年后都成为科学了。例如,就连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鬼魅”(spooky at a distance)的远程传态,成了现在最大的热门。也是我们从原苏联引进了“伪科学”的概念,将凡是与现有科学范式不兼容的,都可以用“伪科学”这个大棒打死。我们对“伪科学”是很不宽容的。认为他不是主流,得不到任何科研经费的资助。举两个例子吧,当年原苏联莫斯科大学搞了三进制,并生产出相应的计算机产品。但被官方斥为伪科学而下马。有人说的量子计算机还就得用三进制更科学。所以把“伪科学”一棒子打死不一定对。还是是看远点儿为好。另一个例子就是约瑟夫(Brian Josephson),他发现约瑟夫效应并获诺贝尔奖,从此开始在剑桥大学搞所谓的parapsychology.这在主流科学家看来是典型的伪科学。但是剑桥大学并没有对他的研究进行打压,谁能说得上,哪天他的东西就不再次轰动呢?


普及科学,传播科学都是让公众理解当下科学家在做些什么的事情。他们的科学成果对公众会造成什么样的正负二面的影响,是很现实的。科普工作者有义务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科学家也责无旁贷,否则纳税人要问给你的钱都干什么了,总得有个交代吧。另外,科学家更懂得其所研究的课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尤其某些领域的工作还要有伦理学家参与进来。科学幻想是为了未来,让人们的思想放飞在不是瞎想的领域里。这对于青少年及其重要,要鼓励科学幻想,不要鼓励烧香拜佛,虽然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给伪科学一定的宽容,让一些看似荒谬的、不合潮流的所作所为留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或许它们能为未来的科学带来惊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956778.html

上一篇:心脏病人呼唤人工心脏
下一篇:读小说与看电影
收藏 IP: 125.33.93.*| 热度|

25 史晓雷 武夷山 鲍得海 赵凤光 李颖业 刘立 钟振余 晏成和 谢平 黄永义 彭雷 陆玲 张操 魏玉保 吕洪波 郑永军 杨正瓴 庄世宇 CNLX2013 zjzhaokeqin xlianggg z234567 nm2 dafwlg doctor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