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大衍之数与大衍求一术

已有 9519 次阅读 2014-12-14 22:10 |个人分类:科研备忘|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秦始皇焚书时,李斯将《周易》视为卜筮之书而幸免。其实《易》是做什么用的大家是知道的,它不仅仅为卜筮而已。然而孔子在《系辞上传》里也说过:“以卜筮者尚其占。”学易自须玩占,玩占则不能不了解卜筮。卜是灼龟为兆,取象五行之变,以决疑事,此法久已失传。筮是指蓍草而言,即是揲蓍求卦之意。诸儒所传的筮法不尽相同,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在其《周易本义》中也说,这本书就是用于占卜的。然而,《系辞传》所说的“大衍之数”却可以考据出来的。

 

《周易·系辞上》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和“天地之数”两组数决定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其实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数字来表达这个世界了。从《周易》的层面讲,“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就是“成卦法”。这里“揲” (she),作取数解;“扐”(le),作余数解。因为三变成一爻,六爻成一卦,故有十有八变而成卦的说法。

 

又计《易轻》上下篇策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其后又有一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说明,宇宙万有来自太极,太极即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其在有性命的人与动物,即为本性。既知万物之数皆由太极而来,则任何一物一数皆是太极,而万有无常即得转为一体真常,于是大观万有,任其周流上下,无往而不自在。

 

大衍之数,有体有用。体是五十茎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极。东晋人韩康伯引王弼(226-249)之说:“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以象两仪三才四时闰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阳每爻三十六策,老阴每爻二十四策,老阴老阳各一百九十二爻,总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以当万物之数。大衍的衍字,郑康成当演字讲,就是推演其数之义。演数必须五十茎蓍草,故取五十以为大衍之数。观变玩占,了解五十之数体用兼备的意义,即可入道。自汉以来,历代诸儒对于五十之数的解说,各有其异见,学者应当善予采择,以为研究参考。

 

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年成书)解决的是《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的一类大衍问题的方法。大衍问题源于《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是属于现代数论中求解一次同余式方程组问题。宋代数学家秦九韶(1208-1261)在《数书九章》(1247年成书)中对此类问题的解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其中“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尽管如此,其同代人周密(1232-1298说秦九韶“性喜奢好大,嗜老谋身”,他在著作中也有好高骛远哗众取宠的作风。他为了发挥大衍求一术的公用,多方设计可用求一术来解决的应用问题,他而主观愿望积极,但是无可讳言有几个问题出现了纰漏。这当然与秦九韶的经历有关。实际上,“大衍之数”蕴含着“大衍求一术”。秦九韶在其《数书九章》中发明的“大衍求一术”中的“大衍”,就是对《周易》之“大衍”的附会。正是这样一种附会之说,让秦九韶头脑发热,认为用他发明的“大衍求一术”能推出“大衍之数”,毕竟“大衍之数”具有哲学意义,而“大衍求一术”具有数学意义。逻辑学家克里普克有言,数学代替不了哲学。《数书九章》的内容以数学为主,可是把数学用于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建筑、测绘、田亩、军事、商业贸易、税收、气象、货币金融等方面。


高斯于公元1801年对一般一次同余式进行了详细研究,才重新获得和秦九韶“大衍求一术”相同的定理,并且对模数两两互素的情形给出了严格证明。但此前他并不知道秦九韶的工作。“大衍求一术”,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而至于“大衍” 的意思,他在《数书九章》序中把它和《易经·系辞传》“大衍之数”相附会:秦九韶认为这些问题与“卜筮”有关,“衍”同“演”,所以他在研究同余式解法后,便从《易经·系辞传》中的“大衍之数书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摘取了“大衍”冠在算法上,称为“大衍求一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851040.html

上一篇:大数据:创造崭新的生存环境
下一篇:逻辑学的二种传统
收藏 IP: 123.123.101.*| 热度|

6 李轻舟 赵燕 武夷山 史晓雷 邱嘉文 dayanzheyu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