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美国的鲤鱼之殇 精选

已有 17282 次阅读 2012-3-26 21:38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态灾难, 亚洲鲤鱼

中国有巴西龟这一生态杀手,欧洲的泰晤士河有大闸蟹横行,美国也正在因为亚洲鲤鱼的入侵而引起不小的恐慌。据报导,针对美国所遭逢的鲤鱼之灾,奥巴马总统2月23日决定拨款5,150万美元以消除亚洲鲤鱼的入侵。奇怪的是,这么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在美国广大民众中并未引起什么涟漪,而在相隔千山万水的大洋对岸的中国大陆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原因何在?

鲤鱼在美国成灾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美国人不吃这种刺多的淡水鱼。他们吃鱼主要还是像金枪鱼、马林鱼这样的海鱼。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出现“鱼灾”呢?原来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的生物学家就想用一种生态净化的方法来清除河流中过多的藻类。而亚洲鲤鱼是一种贪婪的食客,于是他们便从中国引进了4种亚洲鲤鱼,而这些鲤鱼也确实不负众望,较完满地完成了河道清污的使命。在80年代,由于洪水的泛滥,这些鲤鱼进入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在随后的30多年里,它们的数量剧增,沿着河流一路吃下去,所到之处的每一个生态系统皆被破坏殆尽。

但真正的恶梦还在后头。近日,亚洲鲤鱼已在大湖区附近出现,这立即引起了白宫的关注。大湖区是美国渔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区域,一旦亚洲鲤鱼入侵,就可能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永久的崩溃。因此,周边各地区的科学家和决策者皆千方百计地寻求阻止亚洲鲤鱼在美国进一步扩张的良策。鲤鱼不仅能在水里“扫荡”,而且更可怕的是它们还会跳,中国不是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吗?此前,美国人在距离大湖区较远的河道设置了电网,就是防止这些硕大无比的鲤鱼跳起来进入大湖区。但现在奥巴马政府又在想招,看来装电网这招似乎也不完全灵了。

可是远在中国的网民对亚洲鲤鱼的控制十分感兴趣,有不少人还替美国政府想出解决的奇招。其讨论的主线是围绕中国人、或是中国人极好的胃口,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解决此一难题。例如,一个山东青年,在新浪微博总结了诸多鲤鱼的烹调法,包括红烧鲤鱼、葱烤鲤鱼和糖醋鲤鱼等。还有一名北京媒体人开玩笑地说:“看那!中国的桌上佳肴亦加入拯救美国的大军!只要天天去吃辣椒蒸鲤鱼头,奥巴马政府就有救了!”而来自海南岛推特说:“完全可省下五千多万美元来控制鲤鱼。扔一百万中国人民到美国,只需二年时间,连鲤鱼骨头都吃光光!”

当然也会有一些忧国忧民的网民,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鲤鱼在美国会泛滥成灾,而在中国却不会?上个月,中共水政管理部门承认,中国有40%的河流达不到最低的品质控制标准,根本不适合鱼类生长,而那些能在污水中繁殖的东西又不是人们所能吃的。一位四川网民在微博上写道:“我根本不相信鲤鱼在美国能活得多滋润,你不相信从中国运一些水倒在美国的大湖区,别说鲤鱼,其他的鱼也不会有几只剩下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网民认为亚洲鲤鱼的泛滥是中国环境保护失败的缩影,绝大多数的网民认为,这是由于美国人胃口差,不知享口福,或者缺乏商业意识。如广东的一位老兄这么说:“你自已不知道吃,也可以加工成鲤鱼罐头出口到我们中国来呀!真是傻冒!”沿着这样的思路,四川的一位网民立马给当今美国的经济困境支招:美国应当把泛滥成灾的鲤鱼出口到中国来抵国债。您还别说,这真是一石双鸟的好招,即还了国债,又除了鱼害。

此次鲤鱼事件还真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中国网民借幸灾乐祸来表达黑色幽默的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来自上海的一个微博博客搞笑地说:“悄悄的几尾中国鲤鱼游过去,却引发了超级大国的一片恐慌。牛鱼,真是牛鱼!”

亚洲鲤鱼正在踢开五大湖的后门(google地图)

亚洲鲤鱼在美国的分布图(红点标明处)

亚洲鲤鱼

巨大的亚洲鲤鱼

称之为鲢鱼的在美国也叫亚洲鲤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552031.html

上一篇:姜太公:中国的货币之祖
下一篇:零天攻击与黑客文化
收藏 IP: 125.33.75.*| 热度|

37 杨海涛 刘波 刘全慧 曹聪 李学宽 徐迎晓 陆俊茜 何宏 牛文鑫 罗汉江 张玉秀 陈小润 张彦斌 黄晓磊 郑祺 陈儒军 陈筝 余昕 徐索文 任胜利 鲍永利 金小伟 谢鑫 崔庆彬 杨月琴 杨正瓴 齐伟 张骥 周华 曹俊 苏德辰 张有学 孟津 谢建平 xsongy wormbreeder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