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勤司天,诚信修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yw

博文

对科研管理问题的一点看法及思考 精选

已有 6763 次阅读 2013-11-9 10: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过分量化管理、待遇普遍低下、各种人才计划充斥(可能引发一些不公正事情的发生)等,常常是是科学网上众博主(包括我)抱怨和批判的对象。无容讳言,从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这些问题的确是多有诟病的。众所周知(我认为哪怕是专门的行政人员也大概知道),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探索具有不可预见性以及短时期内的不易评价性,因而计划和量化的管理手段都是是与其存在天然的矛盾的。与此同时,科学探索往往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探索,因而如果研究者常常受困于物质上的匮乏,则必然大大影响其精力的集中。也就是常有人说,科研是贵族的游戏。

然而,如果要管理者愿意投入大把的钱让研究者自由探索,那么一个至少的前提是这个研究者必须是一个真正视研究为事业和人生追求的人。即使最终不一定成功,但也能保证他为此愿意百分百的付出,这个钱也就不算白花了。然而,让我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扪心自问,各个大学各个研究所的老师们,真的都有把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吗?是不是有太多的人是为了职称为了待遇为了地位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普遍大幅提高待遇和放弃量化考核,虽然可以放开真正的科学家的手脚,但也一定养肥了可能数目更为庞大的庸人和闲人。最终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财力的浪费,也仍然可能对科学造成伤害。所以退而求其次,通过选拔去发现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家”的科学家予以支持,是符合现状的必然选择。只是选择的方式、标准、范围等,仍然有待商榷。简单的海龟和土鳖、大牛和青椒等二分法,太粗暴了。特别是在尊重“人才”的情况下,要对未有“人才”称号的人抱有起码的尊重(合理的普遍性加薪,仍然是我极力呼吁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作为一个社会人,名和利的确是重要的。对名和利的追求,其实并不值得批判。但对于真正热爱科学的人而言,这些不应该是开展科研的前提,也不是科研指向的目的。当我们处在一个研究者的岗位时,难道待遇低就是可以不专注研究的理由吗?研究者越是对自己的工作抱有不负责任的态度,则越是使资源的分配者难以感到放心,就越是加强管理的手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者在抱怨的同时,仍然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一点一滴地做出成果来,那么就有可能最终形成互信和自由的环境。

说远些,敬业爱岗精神的缺失其实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且是引发众多社会问题的一个根源(各个行业之间互不负责,相互猜忌,相互指责)。人们往往只是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不愿意把工作精益求精,不愿意为自己的工作担当责任,不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况?问题是复杂的,但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和人才选拔方式出现了问题。举个例子,有两个孩子A和B,A的具有较好的科学资质,而B资质平平。但B的家庭较为优越,可以参加各类奥赛的培训,因而在中小学阶段的选拔中能够轻松胜过A,因而使B最终走上了科研岗位。然而,由于这种训练的优势逐渐消失,在真正的科学探索中,B难有作为。而与此同时,可能在科研上做出成就的A则早已不知道被淘汰到哪里去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B并没有什么过错,但他却客观地阻碍了A的成长。过度的选拔和过度的教育使孩子的天性、潜在的愿望和能力被抹杀和扭曲,使整个社会的人没有能够按照其自身最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另外一个方向,如果我们在中小学阶段不过分的强调知识性教育和一次又一次的选拔,也许会使大多数人的算术水平变低,但却能够培育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4006-740260.html

上一篇:为华大百十周年寄语
下一篇:曹操和全面深化改革
收藏 IP: 59.174.142.*| 热度|

13 张启峰 曹聪 段庆伟 石宁 张忆文 苏力宏 罗帆 戴德昌 张德元 叶春浓 陈冬生 biofans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