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ZH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ZHU

博文

再谈“垃圾论文”——重新梳理后的“也谈‘垃圾论文’”

已有 6748 次阅读 2009-1-2 14:3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垃圾论文

 
[笔者按:2008年12月25日发表了博文“也谈‘垃圾论文’”,假期又对其进行了重新思考、梳理,现重新发表于此,原来的“也谈‘垃圾论文’”已经删除。]
  
日前,在相关部门公布了2007年我国论文发表现状后,“垃圾论文”又在网上热议起来。科研人员工作之一就是发表论文,如果大量的论文被冠以“垃圾” 字样,那么目前的科研环境大概是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垃圾”按词典上解释主要有两种:①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②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对应的英文有:garbage; waste; debris; juke; offal; trash; rubbish等;广义上的垃圾,是指人们不需要的、无用的,或者令人恶心的东西。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是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的,在此处的“垃圾”,在彼处可能是资源,否则,就不会有垃圾处理与再利用了(如垃圾发电);尽管如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对垃圾的含义仍有着基本一致的认同。
 
总体上讲,垃圾是要被扔掉的,或被处理掉,因为垃圾失去了价值,甚至有不良作用。 
 
垃圾是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是无可避免的;人们只能对垃圾的产生量进行控制,彻底杜绝垃圾的产生则是不可能的(至少人体的垃圾——代谢废物,就是不可能不产生、不可能不排出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些论文被归类到“垃圾”(由此产生了“垃圾论文”这一概念),很显然,这种“垃圾论文”应该“被扔掉”或“被处理掉”,同时,垃圾论文的产生应受到严格控制!但是,关键的问题及由此衍生的问题是:
 
1)“垃圾论文”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论文应该“被扔掉”或“被处理掉”?
 
2)“垃圾论文”的判定标准是否得到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或者评价论文主体人群基本一致的认同? 
 
3)“垃圾论文”的产生机制与过程是什么?
 
4)“垃圾论文”的产生是否有一定的合理性?(“垃圾论文”的形成过程与生活垃圾生产的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是否意味着垃圾论文是不可能彻底避免的?)
 
5)制造“垃圾论文”的根源在哪里(不能仅仅指责论文发表者,也不能仅仅指责期刊,体制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
 
在我国科学界,关于科技论文质量问题的争论一直经久不衰,但迄今为止仍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认为,以上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垃圾论文的判定标准,若简单地以论文学术水平低作为判定标准,我认为值得商榷。这是因为,科研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层次、水平各不相同,论文质量自然有高低之分,从低到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大凡以下这些类型,将其划归到垃圾论文的行列里是不会引起多少异议的: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研究,拾人牙慧的;根本没有开展研究,东拼西凑,堆砌而成的;伪造材料、弄虚作假的;剽窃他人思想或成果的。
 
我觉得,一些垃圾论文作者可看作是学术界里的寄生者。不妨借用森林生态系统来打个比方:在一个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里,植被分层丰富,腐殖质深厚、生物多样性高,各类有用或无用的东西也一定越来越多(至于有用或无用也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各类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也自然越多。从寄主的角度来说,寄生者固然是可恶可恨,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及其自然的演替规律的角度来看,寄生者的出现却自有其道理。
 
某些垃圾论文(作者)与原创论文(原创者)的关系大概也与此类似。自然界中的寄生现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学术界中存在寄生现象也是一样;所不同的就在于,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生物,人类社会有道德要求,人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科研工作者有着科研道德规范的约束,自重的科研工作者当然不屑于充当寄生者,而企望“曲径通幽”获得实利或虚名的人却不介意如此。
 
实际上,这些垃圾论文的高产,是各方面的利益驱动使然。
 
如果单纯从论文的质量水平来讨论,我认为,就如人群中大多数的人是庸人,学术界中虽可说人才济济,但大部分人也是相对平庸的,那么学术界里发表的论文大部分是缺少含金量的庸文,大概也是同样道理,不难理解。俗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嘛。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方面不妨把垃圾论文看成那些真正有见地、有思想、有成效的科研工作的衍生物,科研越繁荣,垃圾论文这种衍生物也会越多;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垃圾论文的遍地开花是否意味着学术界的虚假繁荣?若是,该如何整治?体制该负怎么样的责任?若要控制垃圾论文的高发,应该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监督、评价体系……
 
此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1)如果没有所谓的“垃圾论文”,那么“精品论文”的精如何体现?没有比较的论文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世界?
 
2)如果要求所发表的论文全部是“精品论文”,那么同样的,何谓精品,见仁见智,这样是否会导致某些暂时未能被人们充分认识其价值的论文被束之高阁?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科学的传播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3)如果要求所发表的论文全部是“精品论文”,那么国内外如此巨量的期刊、杂志如何生存?是否意味着大批的期刊、杂志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笔者认为:“垃圾论文”的产生如同生活中的垃圾产生一样,是任何期刊、任何时代都不可能避免的,同时,随着时代的不同,“垃圾论文”产生的形式、内容也不同;尊重其产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任其自消自灭(包括“垃圾论文”的制造者、发表“垃圾论文”的期刊、“垃圾论文”本身以及使用“垃圾论文”的单位或者推动“垃圾论文”产生的机制等等的自消自灭),这可能是处理“垃圾论文”的最佳途径。
 
笔者还认为:如果不顺其自然而强加管理,恐怕是非常难以操作的,但是,“垃圾论文”又不能完全听之任之。目前来说,可行之道恐怕还是从源头抓起,以教育为主,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论文写作伊始,导师就要从学生的思想上做工作,应让学生树立要写就写有质量的论文、不写垃圾论文的观念。导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本身应先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写精品论文的榜样;同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悉心指导,克服浮躁和功利心理,避免学生养成当寄生虫的思想。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将来进行科研工作,不能说绝对不会发垃圾论文,但起码总体论文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
  
以上仅供同仁参考。
 


垃圾论文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950-208190.html

上一篇:关于“三北防护林”一词的英文表达(Last version)
下一篇:小偷已成为我国的公害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