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生活生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ntec007 友诤友直友谅

博文

城市管理科学

已有 7201 次阅读 2015-1-19 18:24 |个人分类:RnR|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刘严萍老师大概是在科学网上第一位写城市管理的博友,见我对城市管理专业的一点思考。我也是在一两年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把自己的研究向这个领域靠齐。当时读了刘老师的文章,去砸了一会儿场子,刘老师客气,我们在台下又交流了几番。今天多写了几句,就发到博客上,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帮助我们的讨论。科学网上还是有不少朋友做这个相关的东西,比如周涛老师的复杂性科学,王铮老师的城市经济地理等。


我对城市管理是这样认识的。它有三个维度:第一是时间维度,它包括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直到重建(更新或退役)的全过程。第二是空间或系统维度,有时我又叫它叫做尺度,它包括从材料、构件、子系统(结构)、系统、网络、社会这个自小而大的层次。第三是人的维度,从单体的需求,到组织,到全社会。

在讲教学培养方案之前,我们看看相关科技发展处于哪个层次?哪些问题搞清楚了,哪些还是一团浆糊?
时间维度上,各个过程我们应该都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在维护、重建或退役等具体工程决策问题上也许还有一些经验需要积累,教训需要总结(不是没有教训,但我们不见得真的很好地反思过、总结过)。目前一个比较大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将全过程的思想方法落实(包括全过程评估、全过程设计以及配套的分析设计软件)。其中的若干难点问题包括性能退化的实用模型,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全过程造价分析,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可持续性决策分析等。其中性能退化模型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包括从材料、构件到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与设计,它是一种Bottom-up的方法,也包括数据驱动的直接的性能退化随机统计建模,它属于top-down方法。总之,这个时间轴上的研究多属于知识整合这一块。
系统维度上,我个人觉得还有许多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这也是我上次留言讲“我们的城市科学没有发展起来,制约了城市管理”的原因。从实用的角度,我们似乎已经在材料-构件-子系统这个层次已经发展了一些够用的方法。可是由不同系统相互关联而形成的网络(英文叫System of Systems,我还不知道中文是如何翻译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我们还不是特别清楚?当前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的研究热火朝天,这些研究对我们对城市系统规划和管理(供水网、污水网、雨水网、电网、交通网、物流网等等)有什么帮助?这些如有待研究。
人的维度看起来更麻烦。首先人的需求,它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这个问题上的作用与推动力,我个人觉得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在组织这个层次,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在社会这个层次,又有更多的法律、政治的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看城市管理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应该在这三个维度的哪个点或哪个区上结合?我们把这个结合点或结合区确定了,大概也就把这样核心专业课程确定了。首先,时间维度上,重点不在某个时间点,而在于全时间轴的把握,在于全寿命过程的整合理论和方法。鉴于其他相邻专业在运营、维护管理上普遍薄弱,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有些倾斜。在系统维度,重点应该在系统或网络这个层次,它不应该放在构件层次,也不应该在社会这个层次,当然这个边界是模糊的。否则,这个专业就有可能变成市政工程、交通工程、城市规划或公共政策管理。在人的维度,我主张偏重于组织尤其是城市这个层次。
这样一来,我对城市管理的定义也几乎明确了,那就是:
城市管理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和网络为学习、研究、管理的主要目标(object),以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objective),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针对城市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到更新或退役的整个全过程实施整合管理。它的学科内在驱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前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重建造轻维护的现状,另一个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

城市管理不是城管,不是执法人员。如果要发展成一个专业,最好命名为城市科学与管理,要不然,学生很快就会被叫成城管大队来的。

城市管理采用的方法可以和物业管理重叠,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尺度不一样。前者是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网络;后者是单体设施。

城市管理不是城市规划,虽然规划一词可以扩展到整个全寿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568-860949.html

上一篇:记与老邪二三事
下一篇:你们搞什么搞?
收藏 IP: 198.91.153.*| 热度|

14 武夷山 庄世宇 徐晓 李伟钢 王善勇 李健 赵斌 刘全慧 杨正瓴 曾新林 HLpope xqhuang physicism zdlhs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