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月宫一号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narpalace1

博文

出舱6周年——梦开始的地方

已有 2112 次阅读 2020-5-21 09:39 |个人分类:月宫一号新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昨天又是一年的5月20日,这个日子似乎自2014年之后在网络上就开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对于“月宫人”而言,它还有更别致的含义。

2014年的5月20日,3名志愿者走出“月宫一号”的舱门,完成了持续了105天的有人密闭实验,这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尘封已久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闭合度的世界纪录,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7%。这意味着,有97%的物质在这个系统中得到了循环再生,仅仅需要3%的外援。

虽然这个记录在4年后再次被我们团队打破,但对于我们而言,2014年中国首次长期密闭实验,即打破了闭合度的世界记录,它是那么地来之不易。

因为我们仅仅用了10年,靠着有限的资源,从零起步,一步步取得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对于舱内的志愿者而言,这更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开展的有人密闭实验。

尽管前期的理论与技术十分清晰,然而这些都还没有得到有人实验的确认。而开展有人密闭实验,将会面临一系列未知的风险——系统能否长期正常运转?人员会不会有健康风险?密闭环境中的长期生存会不会造成心理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始终牵动着团队所有人的心。

6年后的今天,参与105天有人密闭实验的志愿者们均已成为成熟人才,投身于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他们有着这样的感悟与祝福——

距离“月宫一号”首次密闭实验“月宫105”已经过去6年了,作为志愿者的我也从当年的博士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名父亲,我给儿子起了个有纪念意义的小名--“航航”,希望儿子能传承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甚至未来能够作为宇航员遨游太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祝愿月宫团队行稳致远,越来越好!——志愿者董琛博士,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人的一生中,总有几个日子最珍贵;人的心里头,总有几个镜头最难忘。无论时光飞逝,光阴荏苒,6年前“月宫105”出舱那瞬间的定格,还犹如昨日般在心头萦绕;无论过去多久,我也不会把你忘记。愿“月宫一号”的“后浪”们在这般青春年华,创造出无限的色彩。——志愿者王敏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月宫105天实验出舱6周年了!520自2014年起于我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它更多的是让我时刻记得一种热爱。科研不是一直高光时刻,埋头默默深钻才应是常态,唯有十分的热爱和兴趣才能在这条路上坚持。愿我一直待她如初恋,即使被虐千百遍。——志愿者,舰长谢倍珍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月宫105”实验作为我们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领域的首次勇敢尝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永远被铭记!


To be continu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4086-1234205.html

上一篇:“月宫365”圆满结束两周年——志愿者与新生们
下一篇:太空生存·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气体平衡三定律
收藏 IP: 39.189.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