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69786

博文

美国高校学生财政支持模式和债务情况 精选

已有 3727 次阅读 2015-10-13 00:07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等教育, 美国

美国高校学生财政支持模式和债务情况

贺飞 北京大学

博主在上一篇博文中给大家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和收入变化趋势(参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15-927462.html )今天来谈谈美国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财政支持模式和债务状况。

 

1 高等教育成本

可负担和可入读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是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的两大问题。据估计,美国公立4年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平均支付净学费和杂费(如公布价格减去资助和税收减免)从200708到200910下降,而私立自200708到201011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资助和税收减免大幅增长。但自那之后,学生的净学费和杂费在公立和私立非营利均在上涨。在公立2年制学院,净学费和杂费遵循同样模式,但自200809起,全日制学生平均通过税收优惠和各种渠道的资助得到足够的经费,来支付其学费和杂费外的各种费用(2012-13年净学费为$1,220) (表1)。这里所说的净学费和杂费等于公布的学费和杂费减去总资助和税收减免。

 

表1 按机构类型的全日制本科生净学费和杂费:200708到201213(2012不变美元)

机构类型

2007-08

2008-09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2-13a

公立2年

10

-450

-890

-1460

-1350

-1220

公立4年

2470

2340

1950

2120

2620

2910

私立非营利4年

13870

13440

12650

12540

12600

13380

a 为估计值。

数据来源: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最近10年,美国高校的学费和杂费快速增长(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15-927462.html )。但真实的中位家庭收入1999到2011年下降了8.9%。有证据显示,净学费和杂费的增长与收入分配非常不相称,而与此同时,财政资助准备明显不足。

 

2 本科生财政支持模式和债务

本科教育财政支持。随着学费的上涨,学生加大了对财政资助的依赖 (尤其是贷款),已完成其学业。本科生财政资助的主要形式为资助、学生贷款和勤工俭学。一个财政资助包可以包含以上一种或多种支持。在201112学年,联邦贷款占本科生得到财政资助1850亿美元的38%,其次为联邦资助(26%), 机构资助(18%), 州资助 (5%), 私人雇主资助(4%), 以及联邦勤工俭学计划(1%) 。根据NCES的最新数据,更高比例的私立营利大学本科生(96%)以及私立非营利4年制大学(85%) 得到某种类型的财政资助,而公立4年大学(71%) 或公立2年大学(48%)得到财政资助的比例则较低。

本科生债务。在最近毕业的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中,本科生债务水平随本科专业变化不大,但是其债务水平随机构类型和州有差别。来自公立高校的本科生债务水平几乎与来自私立高校的学生一样高。将近60%在2010-11年从其开始学业的公立4年高校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毕业时有债务,其平均债务总量为$23,800。在从其开始学业的私立4年高校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中,三分之二毕业时有债务,其平均债务总量为$29,900。就读私立营利机构的学生更喜欢借债,并且较那些就读公立和私立非营利机构的借债更多。

各州债务水平差别很大。2011年毕业的公立4年高校毕业生平均债务范围从犹他州的$16,317到新罕布什尔的$32,385。私立非营利高校毕业生平均债务范围从犹他州的$18,614到康涅狄格的$34,017。 生活成本可能是各州差异的原因。

 

3 研究生财政支持模式和债务

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支持。总体上,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超过三分之一的主要是自我支持,就是说,他们主要依靠贷款、自有资金或家庭资金提供财政支持。其余大约三分之二从不同渠道接受主要财政支持,包括联邦政府、高校、非营利组织以及外国政府。支持机制包括研究助理(RAs)、教学助理(TAs)、奖学金以及培训津贴。经费来源包括联邦机构支持、非联邦支持、以及自我支持。非联邦支持包括州经费,尤其是在大型公立教育系统,这些经费受到总体州预算条件的影响。更多研究生,特别是那些追求博士学位的,在其就读研究生院期间得到多余一种来源和机制的支持,部分得到在每一学年均得到许多不同来源和机制的支持。除了自我支持,随着时间推移,研究助理成为全日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最主要的财政支持机制。2011年,27%的全日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主要是靠研究助理支持,18%主要通过教学助理支持,以及12%主要通过奖学金和培训津贴支持 (表2)。

表2 全日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按主要支持的来源和机制:2011

来源

所有

研究助理

奖学金

培训津贴

教学助理

其他

自我支持a

所有来源(数量)

444,991

121,010

40,583

12,557

80,719

29,799

160,323

 联邦

84,816

61,799

9,766

7,600

1,091

4,560

NA

 非联邦

199,852

59,211

30,817

4,957

79,628

25,239

NA

所有来源(%)

100.0

27.2

9.1

2.8

18.2

6.7

36.1

 联邦

100.0

72.9

11.5

9.0

1.3

5.4

NA

 非联邦

100.0

29.6

15.4

2.5

39.8

12.6

NA

NA = 数据不可得; 自我支持不包括在联邦和非联邦统计中。a包括任何贷款(包括联邦)以及来自个人和家庭财政的支持。

数据来源: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各学科领域支持的主要机制差别很大。例如,在2011年秋,物质科学的全日制学生主要通过研究助理(40%)和教学助理(38%)获得财政支持。研究助理同样在农业科学(51%)、地球、大气和海洋科学(39%)、生物学 (38%)以及工程(38%,特别是材料和化学工程)等领域很重要。在数学领域,有将近一半 (49%)的全日制学生主要通过教学助理获得支持,另外四分之一为自我支持。计算机科学和社会以及行为科学的全日制学生主要为自我支持(分别为49%和48%)或教学助理(分别为14%和20%)。医学和其他健康科学的学生主要为自我支持(59%)。

美国联邦政府在支持部分领域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则较小。联邦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支持在生物学、物质科学、地球大气海洋科学以及工程等领域占学生的较大比例。而在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医学和其他健康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所支持的比例则较小。

2011年,联邦政府是19%全日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主要财政支持来源,而45%由非联邦渠道支持(机构、州和地方政府、其他美国来源、或其他非美国来源),以及36%为自我支持。1998年-2004年间,得到联邦支持的全日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数量增长,但自那以后则保持稳定,而得到非联邦渠道和自我支持的学生数量在1997-2011年间逐渐增长。对于某些支持机制,联邦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2011年联邦政府资助61%的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训津贴,51%的研究助理 以及24%的奖学金。

大多数研究生教育的联邦财政支持以研究助理的形式资助,通过资助高校学术研究项目。研究助理为73%联邦支持的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支持机制。奖学金和培训津贴是21%联邦支持的全日制研究生的资助手段。对于2011年通过非联邦渠道支持的学生,教学助理为最主要的机制(40%), 接着为研究助理(30%) (表2)。

美国NIH和NSF是两大最主要的来自联邦政府的支持渠道,它们支持了绝大多数全日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其次为国防部(DOD)。2011年 NIH大约支持26,000学生,NSF约为 24,000, DOD约为9,000。联邦机构支持研究生的趋势表明,NSF资助学生比例在1997到2011年间有相当大的增长,从21%到29%。NSF支持将近60%主要主持为联邦政府的学生来自计算机科学或数学领域,50%为地球大气和海洋科学,39%为物质科学,34%为工程 (约 43%为化学和电子工程) 。NIH资助学生比例在1997到2011年间从28%增长到33% ,但自那以后下降到30%。2011年,NIH资助约71%的生物学学生,53%的医学学生,以及43%为心理学。DOD资助学生比例在1997到2011年间略有下降。2011年,DOD支持几乎一半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来自航空与航天工程,约三分之一为产业和电子工程,接近25%为力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

对于博士学位学生,不同类型博士学位授予机构的主要支持机制存在显著不同(表3)。2011年研究助理为研究型大学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得主的主要支持机制(换言之,科研非常密集的博士授予机构,得到的绝大多是联邦经费,科研密集机构亦如此)。对于来自医学院的学生,得到大量来自NIH的资助,奖学金或培训津贴为主要支持来源。研究活动较少大学的学生主要依赖个人资金。这些机构类型的差别表现在所有科学与工程领域。

 

表3 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得主的主要支持机制, 按2010卡耐基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分类:2011

机制

所有机构

研究型大学(科研非常密集)

研究型大学(科研密集)

博士型/研究型大学

医学院和医学中心

其他/未分类

博士学位得主(n)

36654

27641

5773

1219

1197

824

所有机制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奖学金或培训津贴

20.9

22.6

13.2

11.7

35.2

12.5

 项目

6.4

6.8

3.2

2.5

18.0

3.2

 教学助理

16.1

16.3

21.2

7.7

1.3

7.3

 研究助理

32.7

35.8

28.6

7.9

20.2

14.1

 其他助理

0.5

0.4

1.1

1.1

D

D

 个人

9.6

6.3

17.3

34.8

9.4

30.0

 其他

3.3

2.8

4.4

7.1

D

D

 未知

10.4

8.9

11.1

27.2

12.2

28.5

D = 机密信息避免披露。注:个人支持机制包括个人储蓄、其他个人所得、其他家庭所得或储蓄,以及贷款。培训津贴包括实习和住院医。其他支持机制包括雇主付款、或援助、外国支持以及其他来源。

数据来源: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博士学位学生主要支持机制的明显差别同样也存在于性别、族裔以及国籍等方面。2011年,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较女性更多得到研究助理的支持 (31% 比22%)。女性较男性更多得到奖学金或培训津贴的支持 (29%比24%) 以及自我支持(18% 比12%)。同样,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白人和亚裔较其他族裔得到研究助理的主要支持(分别为28%和32%), 而少数族裔更依赖奖学金或培训津贴(35%)。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学生的主要支持来源为研究助理(50%)。在某种程度上,性别、国籍和族裔在不同支持机制的差别与所学习领域不同有关。白人和亚裔男性,以及外国博士学位研究生,较白人和亚裔女性以及所有性别的少数族裔博士研究生更多获得工程和物质科学学位,这些领域很大比例支持研究助理。女性和少数族裔较其他群体更喜欢获得社会科学和心理学博士学位,这些领域自我支持很普遍。然而,性别、族裔和国籍的支持类型的不同即使考虑领域差异后仍旧存在。

研究生债务。在博士学位授予时,45%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得主有与其本科或研究生学习相关的债务。2011年,28%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得主报告有本科生债务,32%报告有研究生债务。其中一些债务水平很高,尤其是研究生债务:5%报告超过$40,000的本科生债务,7%报告超过$70,000的研究生债务。

债务水平随博士领域差别也很大。更高比例的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学位得主(49%)较那些科学与工程领域的(32%) 报告有研究生债务。2011年,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生债务水平较高的领域是社会科学、心理学以及医学和其他健康科学的博士学位得主中。这些领域的博士学位得主报告研究生债务的比例自2001年上升。心理学为最多报告有研究生债务的,并且债务水平很高。2011年,24%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得主报告研究生债务超过$70,000。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得主较少报告研究生债务。2001年以来,报告研究生债务超过$30,000的博士学位得主的比例在除了工程和数学外的其他所有领域均有增长。

男性和女性在本科生债务水平差别很小,但女性更喜欢累积更多研究生债务。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较临时签证持有者积累更多债务。黑人、西葡裔以及美国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较白人有较高的研究生债务(即使考虑博士学位领域的差别亦如此)。

参考文献:

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 2014.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Arlington V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B 14-01).

(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st69786@tom.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15-927720.html

上一篇:美国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和收入变化趋势
下一篇:高校科研经费越多责任就越大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5 黄永义 刘之远 张骥 shenlu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