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浅浴红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aibiaji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博文

985博士在985当青椒,性价比“没有最低”

已有 4173 次阅读 2019-4-24 21:46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最近工作很不顺心,觉得性价比已经低到了一定的程度,钱少、事多、离家远。想当初“不听导师言”,如今吃亏在眼前。

多年前考研的时候跨考了,从一个热门专业跨到了冷门专业(学校的这个专业后来被砍了……)无论原专业的老师、冷门的要接收我的老师,还是冷门专业的师兄师姐,都在极力的劝退我。说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没有原专业好找工作。

但我对冷门专业的兴趣高,本科的时候错过了,一直心有遗憾。觉得此时一跨,势必为终身职业,读个博士然后去科研院所或高校,不存在“就业”问题。只是万没想到,硕士阶段被高校琐事磨平了所有的心性,从研二就出来实习了,为了不想在学校呆着。

就这一个目的,不想在学校呆着。我为自己感到悲哀。

幸亏实习单位不错,给了我另一种归属感。但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啥一劳永逸的事情,终归还是会走到另一种瓶颈。几年下来也算“风生水起”,接手的事情越来越多,周围的新朋友来来走走,琐事和主业交相干扰,并不比当初在学校看导师的“悲惨”状况好到哪去。

话分两头。有一个朋友,本科舍友,后来也跨考了。但是他比我能坚持,硕士毕业后考了另一所985的博。他想留在北京,但为了读这个专业在国内最好的学校,放弃了直博(得罪了导师,导师在业内的话语权也不低),出京读博。又为了其他的课题不惜在北京租了套房子,两地折返,每年光房租、车票就几万块。

好在他博士毕业,顺利去了一所985高校当老师,教学科研岗,在他最热爱的专业上进行研究并传授知识。以为他功德圆满,最近居然说工作不顺,要约我出来吃饭。


----------好长的一个引子----------


最近焦头烂额,长期在单位几个人吃盒饭,一边吃一边继续做事情,哪有午间和下班。别说996了,直接进军007,十分羡慕别人996。

总算插个空跟朋友吃顿饭,发现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干脆就多听他说。

他不顺的起因是,学校搞校庆,要他写宣传稿。他去的时间还不长,正好想了解一下校史,特别高兴就接下来了,还策划了不同角度甚至是组稿。985嘛,大牛人物多得是,大牛成果多的是,突出本校特色扒一扒,还不是素材滚滚来。

然而,他太天真了。自己学院、自己教研组的人不配合,校史、院史方面也不配合,啥材料都搞不到。他问我,你好歹算是科研圈里的人,我们一个985,你知道我们的特色是啥、最牛的成果是啥吗?

我说,我只知道你们在建国后主攻XX口的,具体就不知道了。

他说,从建校50年的宣传稿,内容就是在建国前我们叫啥名字,建国后改了啥名字,做了啥内容;到60年再缕一遍,建国前我们咋咋地,然后我们……;到70年还是,从延安时期我们咋咋地……换个模式、着重说几个点不行吗?你知道吗,XX的技术支持都是我们做的。

我一下都惊掉了下巴。那个居然是你们做的???如雷贯耳……要能把这一点挖出来写好,都分分钟10万+。

他无奈地戳着饭:是吧,没人理我呀。

我仔细想了想:要说知名嘛,你们学校有个N院士非常非常牛。

他说,N院士是我们学校最大牛嘛。但是——他做了什么东西你知道吗?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这个成果攻坚克难的点在哪?这方面的宣传是0。就算不像“两弹元勋”那样,大家都知道他的成果和难点,起码你们隔壁Y研究员的当家研究、所里最知名的Z成果,在圈内还是人所共知的吧。

细想想,虽说我们科研人员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但是像N院士这么大名鼎鼎却“人设”空虚的,的确鲜见。

我努力回想看过的N院士的报道,终于想起了一条:我知道他90多岁了还骑个自行车,天天去你们学校上班!所以我能推断的是——他住的离学校挺近。

朋友大笑:对对对!他住学校里。我们有一本N院士的专访,这么厚,我看完之后唯一有印象的是!N院士每天骑个自行车来做实验!但是!他的贡献不在于这个,我也会骑自行车,我也可以每天骑个车来做实验!他对青椒和学生的指导性应该在于,他如何进行这个课题,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如何解决,采取了怎样的思路和方法,激励引导后辈用可行的方式作出更多的成果。

——比如同行看到,哦,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做!学生看到,哦,我们学校有这样令人敬仰的前辈,我跟这样的大牛在共事!

——但现在是,学生很苦恼,他怎么还来做实验,我都不能放假!怎么八九十岁还得来工作,这么辛苦,我要转行

我问,那你们没有外宣主管,来抓一抓?

他说,宣传管理极其的混乱,就连这次校庆的稿子,他问往哪个方向写,都没有回音。说反正是要往某报投的,被刷下来再说。那反正是要被刷下来的,我为什么要写?就因为我青椒?

我说,那你就好好上课呗。

他说,别提上课了,现在的学生真不行。985的大一新生,上课带着电脑刷剧。老师就站在学生边上,学生压根不抬头,也不最小化假装一下,就继续看,根本不当回事。还不是一两个。

他去P大听课,学生也不听,唯一的区别是,P大的学生不听,老师提问,学生还是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学生被叫起来,是真的一个字说不出来。就算有能说的,也是自以为是,毫无内容。


----------也不能都怪学生----------


困扰他的另一个事情,是学校在推一门他们学院的公选课,共有四个专题。还要求其他学院的院领导、辅导员参与授课,让他写培训方案。

学生也不轻松,每个学期都要把四个专题各听一遍,四年八个学期,要听至少32次类似的讲座。

而且,四个专题在八个学期并不是递进的。如大一第一学期,专题一讲某问题,讲其问题起源、研究背景、目前成果、存在的问题。在大二讲的时候,还是从问题起源开始讲。

听到这,我突然明白学生为啥在刷剧了。你跺你也麻。

另外,其他学院的老师、导员并没有相关专业背景,这个知识点他又不感兴趣,怎么学、怎么教?学校又不强制必须咋样,都靠他们下边去联系,怎么推动?就算集中开班培训,老师都是两个校区、几十公里来回跑,谁有空来听这个跟自己不相干的东西?

虽说推不动,方案还要写,课还要备。相关的资料,学院还是啥也没有,去请教资深老师,人家说之前没做过这些,不懂,毫无参照。

最后转了一大圈,居然在我们母校找到了对口的课程体系材料。这些事在母校的流程早已非常清晰且有执行力。虽然母校他们学院的两个领导也不太和睦,一个人觉得另一个学术不行,另一个嫌前一个处世不行,但两个人动态平衡、扬长避短,学术上和管理上都有人撑得住,近年来学科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最新的学科评估,母校该专业是A,还有自己主办的核心期刊;他就职的985是C-,上课的人都凑不齐(导致他的课时比其他学院纯教学岗的还长),尴不尴尬。


----------多校区的尴尬----------


这次朋友相聚,是在晚上8点以后了,因为他车限行。他住在偏僻的校区,本科生上课也在该校区。但学院长期要求他们到另外一个校区办事,且不提前通知。

某天中午1点,突然通知他1点半要来另一个校区开会。他急忙放下吃了一半的饭,开车从郊区赶过来。结果到了之后,院里说,领导在午休,两点再说。

等两点开会,某院领导有事不在,其他人先讨论。没说两分钟,散会,回去吧。等再某一天,突然又立刻通知开会,还是上次的议题,只不过上次不在的院领导来了。领导问,你们上次讨论的什么呀?得,从头开始说。领导一听,你们这个思路不对呀。重新讨论,上次白来。

再比如日常的小事,他快递都很难收,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要在哪个校区。他说,规划是三年内就要全部迁校区了,可是那边的配套还都没跟上。

我去过一次,连吃个饭、去个超市,都得开车到5公里之外。就算生活问题能解决,往返市里还是不方便,更不要说孩子上学(上幼儿园)、夫妻分居、照顾老人等现实问题。这也是很多高校的问题吧,饼是摊大了,咋吃?

搬到郊区后,他还有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从读博、租房那时候起,他就养了一条小狗,起初是为了敦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早晚得出门遛狗活动,不然经常在家一窝一天,还不按时吃饭。

他算是文明养狗,基本不在早晚人多的时候带狗出门,也很少坐电梯。碰上小孩、老人的时候(附近有小学,很多人在这租房、接送小孩),他不止是把狗绳牵紧,还把狗抱在怀里,捂着狗头不让它亮牙齿、叫唤。狗的疫苗按时打、做了绝育,捡shi袋更是出门必备,很少会惹出事来。

有时他出门办事,我去帮他照顾狗。小区里的人见到狗狗,也很和善,还唠唠家常。

但他搬到远处的校区后,情况完全不一样。路上净是狗屎,别人看到他拉着狗,大老远就嚷:你,不许走这条路!赶上是回家的路不得不走,邻居就开始骂人,甚至言语威胁、人身攻击。每次遛狗都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并不是偶尔发生,让他非常闹心。

最可笑的是有一个阿姨,说狗把她“吓着了”(监控显示,狗根本没有碰到她),索要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等。他一开始还比较配合,因为前几天狗送了寄养(他搬太远了,我也不方便帮他看),狗领回来后确实不太正常,遇到风吹草动就很警惕,冲人凶。估计是被圈在宠物店的小笼子里好几天,缺乏安全感,心理比较脆弱。

然而阿姨的态度愈发恶劣,天天堵着敲门来闹,一直扬言自己有啥啥背景,要他赔几万块,不然去学校搞他,让他混不下去,还反过来说他是高学历的无赖。

最后阿姨还先闹去了法院。法院寄的材料他没收到,因为寄了两次,快递到的时候,他总是身在另一个校区……阿姨又去告法院不作为……他说,我本来想赔点钱了事,到现在这份上,我巴不得通过法院解决。

所以他无比还念以前在市里租房的时光。那时,他有一次被邻居的狗咬了,对方非常有诚意的带他打针、赔钱,他也没说别的,之后大家还是好朋友,对方家老人甚至拉着他要给介绍对象。


----------不顺的工作,也不一定用你干---------


我言语无力的安慰了他几句。都不是青春年少了,也知道自己的学校、学历,甚至不能说明你的学术和智力水平,因为很多事情都解决不了、做不到。

不过他又说,也许学校的糟心事,很快就没有关系了。他目前最现实的问题是“非升即走”,核心期刊的论文数还不够。学校的周转房也马上就到期了,从工资里扣完房租,到手4位数。

事多也罢了,钱少也罢了,哪怕就在这里能做些什么微小的事情都好。他却未必能留下。

我听完,突然发现我的工作还不是最廉价的,他一个985博士也就这样。高校和科研工作的性价比,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我们为啥脑子进水,主动呆在里边?寒暑假?拉倒吧,连周末都没有。经济、精神压力小?更拉倒吧。儿时那一股执着?谁知道呢,现在的小孩开明多了,都想当网红。

提到放假,他说,他们院长要求青椒结婚、生子必须在寒暑假,婚假产假不得占用工作时间。

这对现代医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嘛,也许就是你们学校下一个“众人皆知”的重磅成果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8002-1175270.html

上一篇:师生关系“新倾向”,老板、服务员,还是家长制?
下一篇:《生活大爆炸》育儿观与五一老家见闻
收藏 IP: 123.113.233.*| 热度|

11 郑永军 梁洪泽 黄仁勇 韩玉芬 郑强 李学宽 李晓姣 王春艳 雷宏江 李得建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