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ian2010

博文

“导师” or “老板”? 精选

已有 6682 次阅读 2011-4-12 18: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师生关系

“导师” or “老板”?

 

读研以来,切身体验到中国学术圈的一个“怪象”:身边的很多同学私下里都称自己的老师“老板”而非“导师”。 在这里圈子里混久了,自己也染上了这“习俗”,同学之间谈起自己的老师时,自己偶尔也会随后说出一句“我老板…… 其实,说句心里话,自己很不情愿将自己的老师称为“老板”。除了顾虑老师如果无意间听到自己的学生叫自己老板心里可能会很不舒服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称自己的老师为“老板”实际上是将师生关系给异化了,它降低了“导师”在我心里的美好形象,将“导师”这种受人尊敬的职业头衔降低到世俗、功利的水平。不知道给位童鞋、老师对此有何感受,这种异化了的关系会让我自己感到很不舒服:在这种关系下,我不就是Paper生产线上的一名底层工人了吗,这不仅不会创造任何价值反而是在浪费在二次分配中成为科研经费的那部分纳税人的钱,如果我要去打工,干吗非要呆在这种只能勉强满足温饱的地方呢?长此以往,不抑郁才怪。因此,我一直不情愿称自己的老师为“老板”,而是更愿意称其为“导师”。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这儿的,我还是一名学生而已,这样不仅能够在面对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待遇的时候心里感到平衡而且鞭策自己不要虚度当学生的时光,因为你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学的,如果你的目标足够高尚,你还可以说自己是为增进人类的知识而学的,这样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当自己努力学习的时候也能油然而生一种充实、自得其乐的感觉~

 

不过,既然“老板”这一称谓在各大校园和科研院所如此普及(至少在国内是这样,没有出国的经历,目前还不知道国外是不是也这样?),必定有其原因吧?近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接触、探讨,我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之所以出现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导师、学生都有责任,也或许跟目前的教育、科研体制也脱不了干系,因为现在的老师也就是若干年前的学生。咱们先谈谈导师吧!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科学研究这一行来看,作为老师,最基本的责任在于帮助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些困惑;其次在于向学生传授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最高的职责则在于向学生传授研究之道,使学生有能力成为独立的研究者。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老师应该都在小学或中学阶段读过甚至可能背诵过这篇文章,但是,还有多少人在自己成为老师之后能够记得并践行这句话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韩愈的标准,可以姑且可以将当前的老师分为四类:“放任不管”类,这类老师在招进自己的学生之后,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只是在自己有任务的时候将其分派给学生,学生能否学到东西就完全靠自己“修行”的功夫了;“答疑解惑”类,这类老师也没有什么管理学生的方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鼓励、支持学生的,他们也会凭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来给学生解答一些学习中的疑问,学生如果足够努力应该也会有所小成;“专业讲授”类,这类老师精通某一个领域,她(他)会时常给自己的学生分享一些自己所了解的专业动态,也愿意向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专业资源,学生如果专心治学,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也还是不成问题的;“引导传道”类,这类老师自己很热衷于研究,他们勤于学习,熟悉动态,愿意无私地付出自己的精力来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好的研究,如何做研究等,或许他们还将此看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他们对学生有严要求和高期望,同时他们也愿意倾自己所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将自己所学到的做研究的精髓传递给学生,这类学生只要努力、天分不差应该会在有朝一日成为学术界的新星、贡献卓著的科学家。谈完导师,我们再来看看学生的责任,在我看来主动、踏实、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梦想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好学生的基本素质。不知道导师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得意门生的?这或许很理想化,很多童鞋抑或会认为这要求太高,不过我认为既然决定在“科学的庙堂”(记忆中这是爱因斯坦在《探索的动机》这一演讲中所提到的,见附注)里“修行”,就不应该对自己要求太低。如果是在忍受不了,就最好另寻它路吧!此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整个的教育、科研体制以及整个社会的时代精神、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老师的教导行为的影响。当然,这样一来就把话题扯大了、远了,详细地探讨相关的因素也不再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在此就不再多言。

 

我真诚的希望中国的象牙塔里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导师”而非“老板”,能够有越来越多坚持科学梦的年轻人加入到科学共同体中来!如果有朝一日,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私下的言谈中打心底里将自己的老师看成是“导师”而非“老板”,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为探讨一个问题或进行一项实验而割舍生活中的许多其他感官刺激,中国离“科学强国”的日子也就会越来越近了~

 

附注:爱因斯坦在《探索的动机》这一演讲中的讲话摘录:在科学的庙堂里有许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实在也是各不相同。有许多人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另外还有许多人所以把他们的脑力产品奉献在祭坛上,为的是纯粹功利目的。如果上帝有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庙堂,那么聚集在那里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我们的[科斯]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314-432398.html

上一篇:读研的选择
下一篇:在中科院学习的日子:收获与教训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20 文双春 刘洋 孙涛 许洪光 吕喆 谢鑫 汪梦雅 杨远帆 唐常杰 李一浩 徐耀 杜彦君 徐索文 刘丙新 木士春 赵锋 bylcb mbb DMT pla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