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microlett

江雷院士等:离子液体增强纳米材料组装以制备高稳定柔性透明电极 2024-04-24
研究背景 由纳米材料(NM)制成的柔性透明电极(FTEs)因其高透明度、低电阻、柔性和可成形等特点在便携、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广受欢迎。目前,在报道的多种FTEs ...
(1267)次阅读|(0)个评论
崔光磊等:基于离子筛分电极界面构筑制备高效稳定水系钠电 2024-04-23
研究背景 水系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仅为1.23 V,超出该电压范围会导致严重的析氢/析氧反应。同 ...
(2029)次阅读|(0)个评论
韩国仁荷大学Soo-Jin Park等综述: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研究进展及展望 2024-04-22
研究背景 锌空气电池(ZABs)因其卓越的特性备受关注,包括高的质量理论能量密度1218 Wh kg⁻1和体积理论能量密度6136 Wh L⁻1、生态友好性以及 ...
(1941)次阅读|(0)个评论
上海大学徐甲强等:原子级设计构建高响应、低检测限的室温SO₂传感器 2024-04-20
研究背景 在智慧农业领域,二氧化硫传感器在监测植物健康,感知植物生长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因此,设计高活性敏感材料以满足室温SO₂检测的 ...
(2500)次阅读|(0)个评论
NML2024.5封面文章:3D打印碳基共形电磁屏蔽模块用于集成电子电磁辐射防护 2024-04-19
研究背景 5G乃至6G等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国防科技进步与日常生活便利。然而,无线电磁波在传播过程所引起的 电磁辐射污染 问题,已是现阶段 ...
(2532)次阅读|(0)个评论
北交大邓涛团队:超贴合性皮肤式集成无线充电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4-04-17
研究背景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健康数字化和植入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对微电子设备的需求。为此,储能装置是不可或缺的供电设备,而 ...
(2319)次阅读|(0)个评论
浙江大学胡宁等综述:用于先进电生理记录的有源微纳生物电子器件 2024-04-16
研究背景 开发精确灵敏的电生理记录平台对心脏病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近年来,有源微纳米生物电子器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促进了电生理学的 ...
(2770)次阅读|(0)个评论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综述:水系钠/钾离子电池中普鲁士蓝类似物过渡金属离子溶解抑制策略 2024-04-15
研究背景 水系钠离子电池(ASIBs)和水系钾离子电池(APIBs)具有成本低、运行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大规模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水电解质中 ...
(2681)次阅读|(0)个评论
NML文章集锦 | 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 2024-04-14
一、专辑介绍 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是 电磁学 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探索并开发用于控制微波辐射的材料与技术。微波吸收材料具备针对特定频率范 ...
(2550)次阅读|(0)个评论
北交大邓涛团队:超贴合性皮肤式集成无线充电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4-04-13
研究背景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健康数字化和植入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对微电子设备的需求。为此,储能装置是不可或缺的供电设备,而 ...
(3274)次阅读|(1)个评论

查看更多

About NML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 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2JCR影响因子为26.6,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多次荣获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欢迎关注和投稿。


上海交通大学《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editor@nmlett.org
NML期刊媒体




  • 数理科学

扫一扫,分享此博客主页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池顺良 2022-5-6 12:54
由于日月引潮力对地球的作用,地球中发生一日两峰两谷的应变固体潮,应变幅度约1×10负7次方。在地球中产生的机械能流约0.1W/m2.(作为对比,地球向外太空发散的热能流约0.06W/m2.)不知你们做的器件若埋在岩石地层中能否将潮汐机械能流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野外传感设备供电使用?

池顺良 邮箱:chisl@263.net
查看全部
统计信息

已有 5451968 人来访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